問題詳情
二、如圖所示加熱系統,設ΔT (t )為系統與環境的溫差,qi(t) 為加熱器輸入的熱流率,q0(t) 為系統散失之熱流率, RT 為系統熱傳損失之熱阻,Ct 為熱容。
⑴試求系統之熱平衡方程式。(7 分)

⑴試求系統之熱平衡方程式。(7 分)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55231
統計:A(80),B(703),C(25),D(14),E(0)
內容推薦
- ⑸當儀器架設於 S1 進行測量時,應如何測量方可測得各交點高程?
- ⑷ Vapor-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5 分)
- ⑷如果在系統中加入一效率(Effectiveness)為 90%的 Regenerator,請問可以節省多少能量。(5 分)(可假設空氣的 specific heat 為常數,空氣的 Cp
- ⑵上述行為或事實在公平交易法下應如何適用法條認定其行為之效果?(15 分)
- ⑶ Binary vapor power Cycle(5 分)
- ⑶以流經燃燒器之空氣 Exergy 改變為基準的 Second Law Efficiency。(5 分)
- 三、記錄電極與電刺激電極之選用考量為何?(20 分)
- 二、請比較 BJT 電晶體三種架構(CE, CB, CC)之特性與其應用。(20 分)
- 一、何謂熱力風?試討論溫度往北遞減之對流層大氣中,滿足熱力風平衡之風場垂直結構。(10 分)
- ⑶請說明 Rankine Cycle 加入 Feedwater Heater 的主要目的為何?請簡略說明其原理為何?(5 分)
內容推薦
- ⑸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 二、在環境背景與環境品質的調查作業中,應列入調查的環境項目頗多,若依生活環境、自然環境與社經環境類別而分,每一單元請列舉六個項目,並簡述其調查重點。(20 分)
- 四、請說明超音波傳遞時,人體組織之音波阻抗(acoustic impedance)的定義;並請說明在常溫下,水、軟組織與骨骼之音波阻抗分布範圍。(20 分)
- 一、實驗室應如何管理才能確保實驗品質?(20 分)
- ⑸測量有無錯誤?若有錯誤,測量數據中何者錯誤?測量學中之錯誤如何定義?
- 三、試定義下列名詞並簡述其內容:(20 分)⑴環境影響說明書
- 五、X光之組織吸收係數如何定義?X光顯影劑主要是以物質之何種特性提升組織之顯像能力?(20 分)
- ⑵請問本題所述事實於公平交易法下有那些爭議應予以討論?亦即上述之說明中,有那些可能構成違反公平交易法?請說明其理由與根據。(20 分)
- ⑵操作於-3°C 及 37°C 間的冷凍機(Refrigerator),輸入功為 50kJ,排放 100kJ 的熱能到高溫區。
- ⑹測量學中所言之容許誤差,係指何種誤差?其大小如何定義?
- 二、應用 50 m 之鋼卷尺及標桿進行兩點間之距離測量,經測量 6 次,得到之數據分別為 306 m、394 m、303 m、375 m、397 m、300 m。試
- 一、如何使用設井過程中得到的岩心土樣資料及井水位資料來判識含水層為受壓(confined)或非受壓(unconfined)?(10 分)
- ⑶上述事實若具任何違法性,有無可能經任何程序及正當化理由可阻卻其違法?請分就程序及正當化理由說明之。(15 分)
- 四、試述公眾參與在環境影響評估作業中之意義與功能。公眾參與的途徑有那些?(20 分)
- ⑵測量之中誤差為何?
- 一、 試由H2O之相圖回答下列問題:(每小題 5 分,共 20 分)⑴在三相點(triple point)時,計算出其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是多少?
- 二、因為塑化劑風波,造成現搾果汁大為流行,而泡沫紅茶及其他便利商店通常銷售之瓶裝飲料則銷售量大減,某公司看準此一商機,拍攝一廣告:由一大力士以雙手各捏一顆柳橙,施力後擠出果汁並裝入該品牌之包裝寶特瓶,
- ⑶操作於-23°C 與 27°C 間的熱泵(Heat Pump),自低溫區吸熱 100kJ,排放 150kJ的熱能到高溫區。
- 三、以經緯儀測得展開(附合)導線 A-1-2-3-4-B 之偏角 γ 如下: γ 1 = −89°53′45′′ 、γ 2 = 64°40′50′′ 、 γ 3 = 85°46′15′′ 、 γ 4
- ⑶測量之或是誤差為何?
- 五、下圖為一積分器,請詳述其 S1 及 S2 開關之作用及此電路之工作原理。(20 分)
- ⑵請問上述事實所涉之公平交易法爭議為何?受害人為何?有何救濟管道?試說明之。(15 分)
- 五、Brayton Cycle 的 4 個程序為等熵壓縮、等壓加熱、等熵膨脹、等壓排熱。一個發電用的 Brayton Cycle,其壓力比為 10。壓縮機(Compressor)的進口溫度為 300
- ⑵各導線邊修正後之方位角為何?
- ⑷測量之精度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