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八年抗戰期間,有數次國際會議的召開。請問:中國參加哪一次會議,會後決議日本應在戰後將台灣、澎湖、東北歸還給中國?
(A)巴黎和會
(B)雅爾達會議
(C)開羅會議
(D)德黑蘭會議。
(A)巴黎和會
(B)雅爾達會議
(C)開羅會議
(D)德黑蘭會議。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82353
統計:A(0),B(2),C(15),D(0),E(0)
內容推薦
- 有一部電影劇情如下:「祥子回到故鄉,看到有紅衛兵拿毛語錄在跳忠字舞,也看到村長被劃分為『地主』階級而遭受殘酷的公審。後來,祥子的妻子難產,醫院裡的醫生卻已在『打倒學術權威』的口號下被迫離開…。」
- 下列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式?(A)(x+1)(x+2)=0 (B) 3x2-5x+1=4+3x 2 (C) 2x2-5x+3 (D) 2x=7-x
- 美國為了儘早結束對日本的戰爭,企圖爭取蘇聯出兵對日作戰。當時美、英、蘇三國領袖出席某場國際會議,但美國卻在中國缺席的情形下,犧牲了中國的權益。上述國際會議的舉行地點為何? (A)華盛頓 (B)開羅
- 安達十分崇拜鄧小平的經濟改革措施,卻認為鄧小平在政治上的態度仍十分保守,例如在1989年因為某事件處理不當而登上國際新聞版面。安達是根據下列哪個史事,做出這樣的判斷? (A)文化大革命 (B)六
- (甲)理性主義(乙)寫實主義(丙)浪漫主義,上述十八至十九世紀的文藝思潮,若依照盛行的時間先後排列,正確的順序應為何者? (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甲→丙。
- 中共曾經有段順口溜:「肥豬像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又有「稻米趕黃豆,黃豆像地瓜;芝麻賽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向山芋,山芋超冬瓜。」這些浮誇的言論最可能與哪項政策有關? (A
- 若 能被 整除,求 m= ______________
- 小英提出了幾個線索「山東」、「日本」、「北伐」,她要小明猜一件近代中國的史事。請你幫小明從下列選出最可能的答案為何? (A)濟南慘案 (B)一二八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七七事變。
- 歷史上某時期,中共曾進行「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宣傳,在當時所造成的影響不包括哪一事件? (A)張學良劫持蔣中正,引發西安事變 (B)日本提早發動九一八事變 (C)國民政府停
- 「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上述名言代表中共領導人物鄧小平務實的治國理念。請問:在此思想背景下,下列何項措施是他所實施的? (A)土法煉鋼,進而超英趕美 (B)破四舊,立四新 (C)四
內容推薦
- ( ) 下列何者是完全平方式? (A) 9x 2-6x+1 (B) 2x2-2x-4 (C) x 2+4x-4 (D) x 2-9
- 近代史上,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間的分合關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民國10年中共成立時,國民黨給予多方的督導與協助 (B)蔣中正發起的「聯俄容共」政策,使共產黨趁機在國民黨內擴大勢力 (C
- 下列哪個帝國主義國家因為到達亞洲的時間較晚,爲了取得與中國貿易的利益而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 (A)德國 (B)法國 (C)美國 (D)義大利。
- 鴉片戰爭後,中國喪失不少主權。請問:在十年建設期間,中國最早收回下列哪一主權? (A)領事裁判權 (B)租借 (C)關稅自主權 (D)片面最惠國待遇。
- 「他宣稱中國工業要在15年內超過美國和英國。對中國人來說,這兩個國家代表了資本主義世界,15年內超過它們將是中國的勝利......當地農民為了讓偉大的領袖更開心,就聲稱他們的馬鈴薯可畝產一百萬磅,
- ( ) -3 是下列哪些方程式的解? 甲:x 2+9=0 乙:(x-3)2=0 丙:x 2-9=0 丁:(x+3)(4x-25)=0 (A) 僅甲、乙 (B) 僅甲、丁 (C) 僅丙、丁 (D)
- 杏仁在日記上寫著:「下了飛機後,沿途看到商店招牌上有許多熟悉的中文字,特別是有許多的溫泉旅館,爸爸說這是因為這個國家多火山的關係。接下來會到我最期待的迪士尼樂園,最後的行程則是參觀被原子彈轟炸過
- ( )下圖中的拋物線可能為下列哪一個二次函數的圖形? (A)y=-(x-2)2+3(B)y=-(x-3)2+2(C)y=- (x-3)2+2(D)y=- (x-2)2+3。
- 子奇參觀某一紀念館,看到展示廳內陳列著當年的歷史資料,以及有關「發動兵諫」、「逼蔣抗日」、「槍口對外」、「一致抗日救國」等報導與圖片。根據所學的歷史知識,這紀念館所展示的資料應與何人有關? (A
- ( ) 若二次多項式 x2+px+q 可分解成(x+1)(x-5),則下列何者正確?(A) p=4 (B) p=-4 (C) q=5 (D) q=-4
- 小強與他的五位同學相約去大魯閣打保齡球,如圖為他們六人其中一局的總分盒狀圖。若小強所得分數是他們六人的平均數,則小強得到的總分為多少?(A)175(B)170(C)169(D)160
- 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詞如下:「……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在關內,流浪!……」這首歌曲應是在描述下列哪一事件後,人民被迫離開東北,開始過著離鄉背井的生活
- 下列有關十九世紀末巴爾幹半島的敘述,何者正確?(A)居住民族單一,少有紛爭發生(B)地勢平坦卻沒有外來勢力入侵(C)信仰的宗教是猶太教(D)大部分地區多由鄂圖曼帝國所控制。
- 「你上台,我下台,台上台下,誰都倒過台;你整我,我整你,整來整去,誰都挨過整。」上述是中共某時期的順口溜,深刻描繪出當時中國社會常見的批鬥與鬥爭場面,對社會造成嚴重影響。上述順口溜是指中共哪一運
- 下圖(一)是中國歷史上某段時期民眾花費100元法幣所能購買物品的變化,對於這種轉變,下列何者的解釋最適切? (A)戰禍頻繁,導致民間通貨膨脹 (B)農業科技改良,增加物產種類 (C)社會安定,民
- 附圖為一幅雜誌插畫,命名為「1918年11月」,圖中滿地的皇冠,象徵戰後專制王朝紛紛崩落。請問:此圖所象徵的是下列哪一場戰爭? (A)普法戰爭 (B)南北戰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
- 北伐統一後,國民政府同時面臨中共發動內戰及日本積極侵略的困境。請問:下列何者與日本的侵略無關? (A)成立滿州國 (B)製造九一八事變 (C)發動一二八事變 (D)製造寧漢分裂。
- 1960年代末,中國大陸出版一本著作,廣播電台每天要按時廣播這一本書,當時街頭巷尾和鄉間農家都聽得到;甚至晚上下班回家時還要集體閱讀這本書的內容;無論是幹部或老百姓,平常辦什麼事、講什麼話,都要
- 右表為乘法運算的結果。試求:甲+乙-丙-丁=?(A) 15 (B)-15 (C) 1 (D)-1
- --(-12)的相反數分別為 P、Q、R,則 P+Q-R=?(A) 24 (B)10 (C)-14 (D)-10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家因為不願看到中國發生內戰,於是派□□□來華調停,結果失敗,□□□黯然回國,該國也停止對國民政府的援助。請問:段落中的○○和□□□各應該填入何國與何人? (A)美國,
- ( ) 設一等差數列的公差為d(其中d≠0),將此數列的每一項都乘以2,再加上3,得一新數列,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新數列是等差數列,公差為d (B)新數列是等差數列,公差為2d(C)新數列是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23-(-2)3=0 (B) (-2)4-(-2 4 )=0 (C) 2 4-(-2 4 )=0 (D) (-2) 3-(-2 3 )=0
- ( ) 如圖,數線上有相異的三點 A、B、C,由左至右分別代表 3x-三個數,其中 B 點較靠近 C 點,如果 x 為一個正整數,則 x=? (A) (B) (C)
- 二、題組 0「五四運動」帶動了民族主義思潮和愛國情操,時人高喊:「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不可以低頭!」請問:【題組】46五四運動發生的主因為何?(A)《馬關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