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五、續寫: ( 9 ﹪)陶淵明身處東晉末年,目睹政治紊亂、兵連禍結、民生凋敝,既無法改變現實,又不願同流合污,唯有以「歸隱」作為反抗──苦於現實世界的不滿足,只好到他所憧憬的「理想世界──桃花源」裡去尋求生命的安頓。現實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有安頓生命的渴望與需求?請以漁人的觀點,接續〈桃花源記〉首段情境,自由揮灑,建構一座屬於自己的理想世界──「我的桃花源」。要求:1.請使用黑色筆由右至左直式書寫。2.在首段架構不變的原則下進行續寫,情節應作合情合理的虛構。3.宜以現代語體文寫作,字數在三百字至四百字之間。【附錄:〈桃花源記․首段〉(語譯)】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武陵郡住著一位捕魚為生的漁夫。一天,他駛船沿著一條小溪前行,忘記走了多遠的路,忽然遇見一片桃花林。在兩岸幾百步範圍內,除了桃花樹,沒有其他的樹種,地上青草如茵,芬芳清新,樹上飄落下來的花瓣,繁多美麗;漁夫非常訝異。再繼續向前,想要走到桃花林盡處。(走到)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處,便發現一座小山。山邊有個小洞口,洞裡隱約透出光線,於是漁夫離開小船,走進了山洞裡。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