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附圖為日本統治期間臺灣發電設施之設備容量變化圖。請問:使1930年代設備容量急遽增加的設施為何?
(A)恆春的核能發電廠
(B)高雄的火力發電廠
(C)日月潭水力發電廠
(D)大甲溪水力發電廠。

(A)恆春的核能發電廠
(B)高雄的火力發電廠
(C)日月潭水力發電廠
(D)大甲溪水力發電廠。
參考答案
答案:C[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1),C(5),D(0),E(0)
內容推薦
- 基督教是在羅馬帝國統治下逐漸發展而成的,早期雖然受到迫害,但後來不僅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而且在帝國境內快速發展。下列地區接受基督教義的先後順序,其正確的組合為: (A)近東地區、義大利半島、西歐
- 小強戶外教學時,在某鎮看到開漳聖王與三山國王廟,其中三山國王廟的建廟年代早於開漳聖王廟。但根據文獻記載,該鎮是以泉州移民為主。對於這個現象,下列解釋何種最為合理? (A)漢人的宗教信仰主張自由與寬
- 經濟的發展與國際政治的變化關係密切,從1780-1840年間,英國的經濟發展呈現以下趨勢:1780年先成長,1800年後衰退,1820年以後成長。請問:1800-1820年間英國經濟呈現衰退的主
- (一)請分別說明兩者之定義為何?【10 分】
- 操作者
- 他不僅是偉大的佛學家也是成就顯著的地理學家,他在印度留學十七年,《大唐西域記》是他為經行之地所作的紀錄。其上文所述的人物為何? (A)法顯 (B)義淨 (C)玄奘 (D)龍樹
- 歌劇「斷頭臺上的修女」,原意為「卡爾默羅修院裡的對話(Dialogues des Carmelites)」,是根據於法國大革命時期,一所「聖衣會修道院」修女殉難的真實故事而寫出的懾人魂魄且直指人
- 印度古稱天竺,又名身毒,早期係由500餘小邦分治,並無統一政府。請問:印度半島至何時才出現統一的國家? (A)西元前六世紀 (B)西元前五世紀 (C)西元前四世紀 (D)西元前二世紀
- 期間
- 拿破崙遠征俄國是個相當不智之舉,是何種因素讓他作了這個決定? (A)為了內政乏善可陳,以遠征俄國來轉移視聽 (B)因為冒然實施帝制,引發法國民眾質疑,發動戰爭來造就個人聲望 (C)因為法軍陷入「
內容推薦
- 關於喇嘛教的敘述,何者正確? (A)經過將近一千二百年的演變,今天藏傳佛教已不再是政教合一的體制,老百姓能清楚的辨別神權和政權的區隔 (B)密宗不重視符咒念誦,認為通過靜坐冥想就可與神靈溝通 (
- 在基督教早期的傳播中,使徒□□堅信基督教是一新的普世信仰,主張「選民」包括所有信上帝的人,基督教突破種族的藩籬,開始成為世界性的信仰。其□□應填入的人物為何? (A)耶穌基督 (B)施洗者約翰
- 關於臺灣的開發與經營,下列解釋名詞何者正確? (A)八堡圳:西班牙人據臺時期開發的水利工程 (B)土牛線:清代為避免來臺的閩、粵移民為爭土地發生械鬥,而以「土牛線」區分界線 (C)金廣福墾號:民間
- 在法顯和玄奘的努力下,佛教漸漸蛻變成中國化宗教,最明顯的就是本土化宗派的產生。其中以哪一派與儒學內涵最契合,博得眾多知識分子的認同? (A)淨土宗 (B)華嚴宗 (C)禪宗 (D)天臺宗
- 1860年,吳哥窟最知名的「發現者」──法國自然學家HenriMouhot,將這座埋沒在森林中將近400多年的吳哥王朝都城發掘出來,名列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請問:吳哥窟的核心是供奉哪一位神祇的神殿
- 安貧、守貞與服從是修院的三大戒規,修士每日的工作不外祈禱、讀經與勞作。其中勞作的主要目的為何? (A)為了自食其力 (B)袪除私人欲望 (C)娛樂 (D)為鍛鍊體魄
- 孔雀王朝是印度佛教史上最盛行的時代,阿育王以佛治國,修訂佛教經典,確立佛教基本教義和戒律。他會如此虔誠的皈依佛法,與哪件事最有關係? (A)在對東方的迦陵加國發動戰爭時,覺悟殺戮的可怕 (B)受到
- 在中南半島諸國之中,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是下列何者? (A)高棉 (B)泰國 (C)越南 (D)緬甸
- 下圖告示牌基礎所需之 140kgf/cm2 混凝土數量約為(A)0.038(B)0.38(C)0.6(D)0.06 m3 。
- 他先後與尼泊爾、唐朝皇室聯姻,兩國的公主都帶來佛像,建寺供奉,隨後沙門亦接踵而至。而他又宣布支持佛教,在他的庇護下,西藏佛教迅速發展。請問:上文描述的「他」是何人? (A)松贊干布 (B)赤松德
- 蠻族入侵西歐以後,原先由希臘人與羅馬人所創造出來的古代文明遭到極大的破壞;在這段黑暗時代,古代文明最主要得仰仗哪種人的保存? (A)教會及修道院裡的神職人員 (B)蠻族裡的宮廷詩人 (C)封建諸
- 下列哪一信仰,最足以顯示客家族群自主性格? (A)保生大帝 (B)三山國王 (C)義民爺(廟) (D)開漳聖王
- 清代臺灣社會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之諺語,其中發生在乾隆年間,為天地會黨起義,事件幾乎擴及全臺,清朝派出福康安率領大軍,歷時十四個月才平定,之後還「嘉勉義行」把諸羅改為嘉義,是為哪一事件?
- 一塊碑文寫道:「勘定朴仔籬處,南北計長二百八十五丈五尺,共堆土牛一十九個,每土牛長二丈,底闊一丈,高八尺,頂寬六尺;每溝長一十五丈,闊一丈二尺,深六尺。永禁民人逾越私墾。」請問:這塊石碑最有可能是
- 成書於西元前二世紀至二世紀間,為古印度婆羅門教祭司根據吠陀經典、累世傳承和古來風習而編成的教律與法律結合為一的作品,關乎民事,也涉及宗教行為,如宗教義務和儀式、苦行、贖罪的規定,齋祓和斷食的戒律
- 有一種政治形式,其特色是:國家之主權如司法、財稅、軍警等,過去是由國王來執行,現在則淪入私人之手;而且這些國家主權隨著土地之轉移而轉移,或者隨著土地之分割而分割。因為土地是私人財產,所以國家主權
- 英國人口自十八世紀以來,呈現成長趨勢到十九世紀末達到高峰。從附圖的英國出生率與死亡率的趨勢圖中,可以了解導致人口成長的主因為何? (A)工業革命改善了生活條件,死亡率下降 (B)工業革命使經濟
- 關於印度教與佛教的關係,何者說明錯誤? (A)笈多王朝是印度的古典時代,印度教在此時取代佛教,成為印度主流宗教 (B)佛教與印度教都是多神信仰,在笈多王朝回歸婆羅門信仰時,吸收了部分佛教的精神 (
- (三)銀行受理轉開信用狀與可轉讓信用狀,客戶所須申請之額度為何?【5 分】
- 一本旅遊雜誌介紹某地時,提到:「這裡是幾個宗教的交會點,遊客可以看到佛教、道教的寺廟,也可以看到回教清真寺及印度教的廟宇,回教信徒占總人口的50%,華人則佔35%,街上更可以看到各種文字的招牌。
- 關於拜占庭帝國的貢獻,何者敘述錯誤? (A)保存了希臘與希臘化文化,影響歐洲的文藝復興 (B)開化了斯拉夫人,奠定了日後俄羅斯帝國的文化基礎 (C)教化了土耳其人 (D)保存古羅馬的法學理論
- 西元前二世紀印度孔雀王朝亡國,佛教從此一蹶不振,但卻在域外獲得發展。請問:佛教是如何傳入中國? (A)循著小乘佛教的路線,先傳入東南亞,再從東南海域進入中國 (B)先向北越過高山進入西藏,再從中國
- 「由於該地地處於中亞交通的要衝,曾經受來自希臘亞歷山大遠征軍的統治,又深受希臘羅馬文化的影響,於是當地的造像風格略帶有西方雕塑的特色,例如強調自然的寫實性,外觀上則是高鼻、深眼、卷髮、嘴上有八字鬍
- 西洋史書記載:「聖誕節前夕,於聖彼得教堂大殿,教宗利奧三世置皇冠於□頭上,教民三呼:『你為我們的奧古斯都和皇帝!』如此羅馬帝國又重現了。」上述此事為何? (A)西元962年,查理曼被加冕 (B)
- 有一種「諾米西瑪」的金幣,雖然使用八百年之久,卻從未到達他宣布的55克的重量,但是其中的金質比例卻從未低於87%,於四至七世紀在地中海一帶和近東國際市場上信用非凡,直到十一世紀末期幾乎不曾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