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天空的眼睛》透過老漁夫的說故事,卻有一段魔幻優美的場景,深入大魚的內心和記憶。 故事描述一名資深漁夫的生活,描述部落、孫兒,以及他多次在海中遇見的大魚。宣傳文案形容是「蘭嶼版的《老人與海》」,提起這點,夏曼.藍波安開玩笑說:「從我的觀點來說,《老人與海》裡的老人是比較次等的漁夫,八十幾天都釣不到魚!那是海明威書寫的格式,他要營造一個悲慘的漁夫。透過老漁夫把人的鬥志顯現出來。」而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從經驗豐富的老漁夫立場,「馬林魚被鯊魚吃不會剩下骨頭,只會剩下頭。鯊魚要咬是整個咬的。」  近海洋的民族,對海和海中生物懷抱著更多溫暖的情感。夏曼.藍波安提起一個故事,在他小時候,父親們在夜間出海捕飛魚時,部落裡的小男孩們會在沙灘等待父親返航,「很多小孩子睡在船與船之間的空隙,在沙灘上挖一個洞就睡了。過去在這個沙灘上,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夢,夢要被實現,要看個人的興趣,或是走自討苦吃的路去尋找。」他說:「睡在彈簧床跟睡在沙灘,夢想會完全不一樣。」 他划著自己造的船,在海上旅行、過夜。有人勸他換成電動船,但他始終認為:「划拼板船可以享受在海裡的心情。」而另一個原因是:「以現在經濟的觀點來看,我的存款簿一直處在貧窮的核心。還沒有脫離貧窮,也不能買電動船。」前往沒有紅綠燈的大海,夜晚的海面反映出星空,在那樣的時刻,更能夠感覺到船的靈魂。 「我的書不見得能被每個人看得懂,也不見得能夠進入我的書寫,因為我的書跟你成長的環境幾乎一點關係都沒有。建立的文字跟文體結構,也不是讀者在成長的過程中接觸過的。」夏曼.藍波安舉例,在城市生活的人很少在海裡游泳,人們比較習慣游泳池。 「我把活的海洋轉換成一本書,但是游泳池很難變成活的海。而這本書基本上是寫野性的海洋。達悟族的語言是聲音的語言,無法轉換成文字,雖然我漢語不是很好,但我很努力經營自己的文學創作,畢竟在台灣或是全世界來說,能夠在海裡面,又有自己文化的生產技能,又跑到都會,又有基本的知識來說,很少像我這樣子的人。」 「自己潛水、夜間釣魚,很多大的浪人鰺是釣不上來的,一下去線就斷掉。真的釣上來,嘴巴上都會有鉤子。」從蘭嶼人的角度,他很喜歡替魚說話,替魚表述心境也由於長久以來跟海洋的親密關係,在跟魚拉扯的過程中,可以感覺到魚的狀態,知道牠是不是累了。「我自己也遇過大的浪人鰺,但我沒辦法用魚槍去傷害牠,我知道牠是有靈魂的。」 作為文學的、海洋生活實踐者,以這樣的角度,接著他自己這麼說:「這也是我跟全世界所有其他作家的差異所在。」摘錄自<人物專訪夏曼.藍波安:我把活的海洋轉換成一本書>
43.上文關於夏曼.藍波安的介紹。下列選項,何者錯誤?
(A)創作源泉來自海洋及傳統文化的生產技能
(B)多元經驗與海洋的親密關係造就他書寫的獨特性
(C)肯定海明威筆下經驗豐富老漁夫精湛的釣魚技巧
(D)熱愛拼板舟而捨電動船,因其更能感受船的靈魂。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