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有關地球大氣中各成份氣體,以及大氣對生物重要性的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大氣中的水氣能調節地球表面的溫度
(B)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氣體是臭氧
(C)大氣對小行星的撞擊沒有什麼阻擋的作用
(D)造成天氣變化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碳
(A)大氣中的水氣能調節地球表面的溫度
(B)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氣體是臭氧
(C)大氣對小行星的撞擊沒有什麼阻擋的作用
(D)造成天氣變化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碳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能吸收大量紫外線的臭氧層,主要是集中在哪一層中? (A)甲 (B)乙 (C)丙 (D)丁【習作】
- 歷史老師說:「…樺山資紀是日治時期第一位臺灣總督…1896年4月起,他在臺灣擁有行政、立法、司法、軍事等大權…」請問:根據史實研判,下列關於樺山資紀的敘述何者正確的有幾個? (A) 1個 (B)
- 下圖中的作用力(如箭頭所示)的方向明顯錯誤,因為這樣的施力方向,將無法造成該圖所呈現的地質構造? (A) (B) (C) (D)
- ◎萱萱進行測量密度的實驗,若她將測量某液體所得到的數據畫成關係圖,請依據圖(八)的資料,回答下列問題:【題組】根據圖(八)可知某液體的密度為下列何者? (A) g/cm(B
- 「正為大家所知,異教徒阻撓我們朝聖,並入侵我們東方兄弟的國家,凡動身前往的人……在反異教徒的戰爭中喪失性命,他們的罪過將在那一瞬間獲得赦免。」上述演講內容與下列哪一事件有關?(A)蒙古西征 (
- 《巴爾幹半島發展史》一書中提到:「西元 8 世紀後,統治此地區的帝國長期抵抗東方穆斯林的西侵,並且保存古典文化書籍,有助於近代歐洲的興起。」書中描述的帝國應為下列何者?(A)阿拉伯帝國 (B)
- 日治初期總督府將無主山林地收歸國有,並進行林野調查,此後不斷剝奪森林與樟腦資源,加上警察的任意欺壓,終於爆發了下列哪個一抗日事件?(A)苗栗事件。(B)西來庵事件。(C)劉永福抗日事件。(D)賽
- 有關分離食鹽和細砂的實驗中,何者錯誤?(A)漏斗頸要懸空在燒杯中央,以加速過濾。 (B)過濾法是利用食鹽和細砂顆粒大小不同 (C) 蒸發結晶法是利用水和食鹽沸點不同(D)濾紙需撕去一角,可和漏斗
- [ ] 如圖所示之帶制動器,其中,鼓輪直徑為 40 cm,a=20 cm,b = 50cm,若轉動時扭矩為 500N-cm,且 F1 / F2 = 2,則停止轉動需施力P 為若干 N? (A)
- 十五世紀後期,歐洲人因過去東西貿易遭壟斷,試圖尋找通往亞洲的新航路,因而產生地理大發現。這樣的歷史發展造成下列何種影響?(A)黑死病流行於歐陸,造成大量的死亡。(B)義大利半島經濟復甦,帶動文
內容推薦
- 下列哪一個反應速率的增加與催化劑無關?(A)於傷口上擦雙氧水時,有氣泡產生 (B)鹽酸滴在大理石地板上,快速的腐蝕並且產生氣泡 (C)澱粉酶分解澱粉 (D)市售雙氧水添加甘油,以利於運送及儲存。
- 下列有關颱風的敘述,何者正確? (A)颱風眼是颱風威力最強的區域 (B)當颱風眼移至陸地時,稱為颱風登陸 (C)颱風移動路線多變,主要是受到源自蒙古的大陸冷高壓影響所致 (D)北半球的颱風是順時鐘
- ( )關於一般的化學反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只有可逆反應才可達到反應的動態平衡狀態 (B)在反應過程中,一直移除生成物會中斷反應的進行 (C)可逆反應只有一種平衡狀態 (D)達到平衡狀態
- 何者不會成為噪音? (甲)0分貝、500Hz的聲音 (乙)游泳池底所發出的鬧鈴聲 (丙)每秒振動10次的聲音 (丁)超過80分貝、有規律的聲音 (戊)聲納裝置所發出的聲音。 (A)甲丙戊 (B)
- A、B兩物質與氧氣為三種相異物質,混合後產生下列二步驟反應:(甲)A+O2→AO2 (乙)B+AO2→A+BO2,總反應為B+O2→BO2則可推論此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催化劑分別為?(A)反應
- 臺灣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加上地形因素影響,南、北部平均降雨量差異明顯。根據以上的敘述,判斷下列何地冬季降雨量最少? (A)屏東 (B)臺北 (C)新竹 (D)花蓮。【習作】
- ( )小郁想要製造氧氣,他在20℃時,取數塊二氧化錳顆粒加入20mL、3%的雙氧水中。若他以下列方式改變實驗條件:甲.溫度改變為50℃;乙.雙氧水改用30%;丙.將二氧化錳磨成粉狀。請問何者可以
- ( )有關酸類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被蜜蜂叮螫時,蜜蜂分泌的甲酸會使皮膚紅腫 (B)被螞蟻咬後會有刺痛感,是因為螞蟻會分泌乙酸的緣故 (C)醋酸是有機酸,溶於水後呈酸性 (D)醋酸可用來
- 下列何者不可用光的直進性來解釋? (A)地面上的樹影有許多明亮的小圓點 (B)人張口,不能看見胃 (C)日月食的現象 (D)夜晚的星光閃爍不定。
- 室溫下,有一密封的透明瓶子,裝了半滿的水,放置一段時間後,水位沒有明顯變化,關於瓶內系統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水的速率等於水分解生成氫氣與氧氣的速率 (B)水的蒸發速率小
- 請問下列何處比較不可能成為氣團的發源地? (A)蒙古 (B)太平洋 (C)南極大陸 (D)臺灣海峽。【習作】
- ( )有機化合物的種類較無機化合物多的理由為何? (A)有機化合物所含的元素種類較無機化合物多 (B)所有的有機化合物皆比無機化合物的活性大 (C)碳原子可同時與多個元素結合 (D)碳原子的活性
- ( )煮火鍋所用的肉片通常都是薄片狀,這樣比較容易煮熟。請問此原理與下列何者較相近? (A)白金因為不易生鏽,所以被用來製成戒指 (B)火媒棒較木棒容易燃燒 (C)藍墨水在熱水中擴散速率較快 (
- 某個表面無數字之時鐘掛於牆上,平面鏡內所見時鐘之像指示的時間為2時05分,如圖所示,則此時之正確時間應為下列何者?(A) 2時05分 (B) 3時25分(C) 10時55分 (D) 9時55分
- 如附圖所示,一實心球體36公斤重(重心在球心處),球體半徑10公分,皓勛欲將實心球以滾動的方式推上4公分高之平臺,則至少需施力水平力F多少公斤重? (A)(B)(C)(D)12
- 甲.暖鋒;乙.冷鋒;丙.滯留鋒。試問主要影響臺灣天氣的鋒面為何?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習作】
- ( )下列有關化學平衡、平衡移動與反應速率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反應速率發生變化時,一定發生平衡移動 (B)平衡移動時,反應速率一定發生變化 (C)化學平衡是指正、逆反應速率皆為零的時候 (
- ( )老師將一張白紙放在火上烤,結果出現黑色文字,同學看見此景覺得很神奇,要求老師教他們製作。老師拿出一杯溶液,用毛筆沾此液體在紙上書寫即完成,試問此溶液為何? (A)氨水 (B)食鹽水 (C)
- 【題組】( )在平面鏡中的像,與原來的字母比較,其大小關係應為何?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依眼睛到平面鏡的距離而定。
- 直角坐標平面上有 P(−3, −5)、Q(0,−1) 兩點,求 長。(A) 5 (B) 3 (C) (D)
- 下列哪一項敘述不是冷鋒過境時可能會出現的天氣概況? (A)氣溫降低 (B)風速轉弱 (C)風向改變 (D)溼度增加。【習作】
- ( )有關於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比較,何者錯誤? (A)化學式分別為Na2CO3及NaHCO(B)皆為白色固體 (C)碳酸鈉又稱為洗滌鹼,碳酸氫鈉又稱為小蘇打 (D)乾粉滅火器中裝有碳酸鈉乾粉
- ( )假設有三種未標示的無色溶液甲、乙、丙,已知這三種液體各為酸性、鹼性及酚酞指示劑。當取少量甲溶液與少量乙溶液混合後,顏色呈紅色。但將甲溶液或乙溶液與丙溶液混合均呈無色,則丙溶液應為下列何者?
- ( )有一電子由西向東水平射入一均勻的磁場中,如圖 13 所示,則該電子在磁場中受力的方向為何? (A)向左 (B)向右 (C)向北 (D)向南。
- 將大理石與稀鹽酸放入錐形瓶中,並在瓶口以橡皮塞密封,反應會產生 CO的氣泡,其反應式為:CaCO3+2HCl⇌CaCl2+CO2+H2O,靜置一段時間後,看到錐形瓶內不再產生氣泡,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