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第 33–35 題十八世紀以前,英國只有貴族才能旅遊;但十六世紀的晚明,庶民也流行旅遊。庶民的主要旅遊形式為節慶廟會與進香團。晚明的進香團會在船上掛著「朝山進香」的旗幟,也有專門接待進香客的旅行社「牙家」,協助旅客吃喝玩樂。商業化的旅遊活動製造許多就業機會,也代表民生富裕。各種精緻工具也因旅遊興盛而產生,例如美觀而具不同功能的畫舫、放食物的提盒、烹茶煮酒的提爐等,還有陪伴出遊的僮僕與歌妓。由於商人在貿易行程中會順便觀光,原本供商人選擇交通參考的「路程書」,如《士商類要》、《天下水陸路程》等,也開始附上旅遊景點介紹。晚明出版的文集幾乎都有遊記,這個集體書寫現象反映當時的風氣。景點一經文人敘述,其他文人也會跟著尋訪並書寫,所以,景點是被塑造出來的,透過詩文不斷建構美感。當時的文人多在江南旅遊。江南是晚明的文化中心,文人到此社交、撰文,以爭取更多曝光和認可。有些文人不親自旅遊,而是派僮僕前去察看,再據僮僕見聞杜撰遊記,並以寫了多少遊記來彰顯身分地位。晚明由於商人階層崛起,社會地位提高,引起士大夫內心的焦慮,於是士大夫藉著遊道論述、雅俗之辨等,企圖與商人做出區隔,展現不同凡俗的品味。(改寫自王怡蓁〈晚明古人瘋旅遊,竟還有炫耀文、套裝行程?〉)
33. 依據上文,下列關於晚明文人旅遊的敘述,何者正確?
(A) 以發掘奇僻景點爭取同儕肯定
(B) 藉發表江南旅遊經驗提高聲望
(C) 經營文人導覽行程與庶民區隔
(D) 透過與商業旅遊合作拓展生計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9375
統計:A(7),B(38),C(11),D(7),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