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臺灣經濟發展一個明顯的特色是「對美國出超,對日本入超」,其原因為何?
(A)國人喜歡日本貨,排斥美國貨
(B)政府給日本關稅上優惠,對美國則沒有
(C)美國、日本來臺投資策略不同
(D)美國在臺灣投資金額較大,成本較高於日本之故
(A)國人喜歡日本貨,排斥美國貨
(B)政府給日本關稅上優惠,對美國則沒有
(C)美國、日本來臺投資策略不同
(D)美國在臺灣投資金額較大,成本較高於日本之故
參考答案
答案:C[無官方正解]
難度:簡單0.714286
統計:A(0),B(2),C(5),D(0),E(0)
內容推薦
- 日本軍部勢力的抬頭與下列何者有關? (A)世界經濟大恐慌所造成的經濟與政治壓力 (B)昭和天皇提倡帝國主義 (C)大正民主所造成的騷動 (D)美國西拓的影響
- 陳誠出任第二任省主席時,推行多項政經變革,下列何者是在他任內所推行的改革措施?(甲)改革幣制;(乙)三七五減租;(丙)清鄉;(丁)宣布臺灣戒嚴 (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乙丙 (D)甲
- 臺灣政治改造工作在朝野的努力下,讓臺灣成為自由民主憲政國家。請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民國七十九年,數千名學生掀起「三月學運」抗議萬年國會 (B)民國八十年代,國民大會歷經六次修憲,以憲法
- 近來臺鐵不斷發生事故,使得這座百年老店的經營模式被社會大眾所質疑。請問:下列有關臺灣鐵道百年來的經營,何者敘述錯誤? (A)始自清朝光緒年間,劉銘傳建造第一條臺灣鐵道 (B)日治時期完成了縱貫線
- 加馬攝影儀(gamma camera)的品保中,常使用平板型57Co射源,其目的為何?(A)影像線性度評估(B)影像均勻性評估(C)能量線性度評估(D)能量均勻性評估
- 右圖為人體專一性防禦作用的某部分反應機制模式圖,圖中何者為「漿細胞」? (A)乙細胞 (B)丙細胞 (C)丁細胞 (D)戊細胞
- 國共內戰使中美關係陷於低迷,直至何事發生,中美關係始漸改善? (A)韓戰 (B)越戰 (C)八二三金門炮戰 (D)退出聯合國
- 有關臺、美關係的說明,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韓戰爆發後,臺美關係降至冰點 (B)美國因越戰失利,積極拉攏臺灣以對抗中共 (C)民國六十八年臺、美斷交,雙方以《臺灣關係法》維繫關係 (D)在加
- 自1980年代後,臺灣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為何? (A)強化傳統產業,朝向西進(中國)發展 (B)政府主導經濟政策,強化國營企業 (C)朝向高科技產業發展,追求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的目標 (D)
- ※依照右圖的流程找出可能的路線。請問:圖中「丙」所進行的是何種GIS處理流程? (A)環域分析 (B)路徑分析 (C)地勢分析 (D)疊圖分析。
內容推薦
- 臺灣民主發展中,中壢事件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請問:該事件發生的導火線為何? (A)政府的軍政措施失當及戰後的蕭條 (B)由於作票爭議未能順利解決 (C)查緝私菸事件 (D)臺灣民眾孺慕日本統治
- 有關日人在二次大戰時在臺灣實施的志願兵制度,以下說明何者正確? (A)曾多次招募,但結果並不理想,臺人多不願從軍 (B)被招募者多赴海外,尤其是歐洲戰場 (C)婦女也是招募的對象,戰時許多臺籍女兵
- 今有一活度為20 mCi之放射性核種,已知該核種之生物半衰期與物理半衰期分別為10天與5天,試問經過20天後,該核種剩餘的活度為多少mCi?(A)5(B)25(C)0.31(D)0.17
- 1948年9月臺灣省政府公布〈化學肥料配銷辦法〉,肥料不再以現金交易,農民需以稻穀向糧食局肥料運銷處換取肥料。對於「肥料換榖」制度的論述,何者錯誤? (A)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活 (B)使政府充
- 下列哪些措施,使得臺灣在民國五十年代能較其他發展中國家搶先一步取得吸引外資的有利地位? (A)高速公路便捷的交通 (B)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 (C)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 (D)加工出口區的設置
- 《半世紀的奮鬥:吳火獅先生口述傳記》:「民34年,光復時臺幣與法幣之比是1:30,上海和臺灣物價雖然經過強力的平抑,但還是無法控制幣值的不斷下貶,最後在民三十八年三月十五以舊臺幣四萬比新臺幣一元
- 老師在上課時指出:「1935年時臺灣地區電力總產能是1931年的3倍,產量也增加一倍」,並要同學討論其原因。請問:下列哪一位同學的說法最為合理? (A)當時日本總督府因為要發展鐵路電氣化,所以需要
- 核醫攝影時,若星期一早上10點收到活度為100 mCi的99Mo產生器,試問隔天早上10點可擠出99mTc的活度約為多少mCi?(A)50(B)60(C)70(D)80
- 愛睡午覺的阿城聽到同學在討論「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小華說:「民國三十八年至四十二年,在土地改革的成效卓著下,配合美援挹注和大陸人才移入,使得臺灣經濟逐漸復甦。」小明說:「民國四十年代後期,政府
- 有人說:紡織業是近代工業發展過程中的「火車頭」。請回答以下與紡織業有關的問題:自十七世紀以來,臺灣人民穿著的衣料大多從其他地區或國家輸入,本地絕少生產。但自某個時期開始,大部分人民的衣料已由本地
- 一笑話內容如下:蔣中正死後碰到國父,國父詢問他臺灣憲政發展狀況,問他臺灣歷代總統為何人?蔣中正答以「余又任」、「照例連」、「吾三連」(因他曾五度連任總統),國父聽成「余右任」、「趙麗蓮」、「吳三
- 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時,發現臺灣的各項生產事業幾乎呈現停頓狀態,工業產量減到最低。請問:這是何原因造成的現象? (A)大部分人民都被徵兵到戰場,生產線人手不足 (B)美軍在戰爭末期對臺灣的轟炸,破壞
- 當半衰期為104年的母核與半衰期為10-4年的子核達到放射性平衡時,試問該母核與子核的原子數比為何?(A)10-8(B)10(C)104(D)108
- 「至1994年6月底為止,尚有占總人口41%的國民未納入(強制性社會)保險,其中多數是勞、農保被保險人的眷屬,而以老人和兒童最多。這些弱勢群體不但是醫療上的高風險、高需求者,而且是不易在民間保險
- 有段新聞報導:「臺省改革幣制,今起開始發行新幣,新幣準備金為黃金八十萬兩,以五比一比率直接聯繫美金,每一新臺幣折合舊幣四萬元,公教待遇將照新幣合理調整」。請問:這條新聞可能出現於何時? (A)民
- 二二八事件及其後「清鄉運動」在政治上而言,其最大影響為何? (A)加速臺灣的民主化 (B)完全排除親日勢力 (C)鞏固國民黨在臺灣的統治 (D)消除親共、左派勢力
- 臺灣許多人名為「太郎」、「次郎」或是敏郎等,這些人如此命名之背景為何? (A)唐代對人多以「郎」稱之,臺灣沿襲此傳統,亦稱人曰「郎」 (B)繼承清代閩南地區的習俗,年輕男子稱「郎」,女子稱「娘」
- 1986年5月,由鄭南榕等人發起「519綠色行動」,其社會運動訴求的內容為何? (A)廢除萬年國會 (B)解除戒嚴體制 (C)環境生態保護 (D)維護兩性平等
- 阿水伯在日治時代是一個貧苦的佃農,但在臺灣光復後不到十年,他就擁有屬於自己的耕地,家境也逐漸小康起來。請問:這是政府在公地放領之外,又實施哪一項土地改革政策的結果? (A)三七五減租 (B)耕者
- 民國三十六年選出的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在政府遷臺後,一直沒有改選,而被異議人士形容成「萬年國會」中的老賊。請問: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何不辦理中央民代的改選? (A)他們是憲政法統的象徵
- 有一張演唱會的海報上寫著「唱自己的歌」,演唱者有王夢麟、吳楚楚、趙樹海、陶曉清、楊弦等人。請問:這場演唱會的主題為何? (A)民歌 (B)西洋歌曲 (C)搖滾音樂 (D)臺語老歌
- 閩南語歌曲〈燒肉粽〉:「自悲自嘆歹命人,父母本來真惋痛,乎我讀冊幾落冬,出業頭路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物件一日一日貴,厝內頭嘴這大堆,雙腳行到欲撐腿,遇著無銷真克虧,認真來賣燒肉粽。」這首歌
- 2002年底,臺灣發生一連串假米酒事件……由於米酒價格偏高,導致不肖商人製造、販賣危害健康,甚至奪去人命的廉價假酒。事實上,臺灣的米酒價格在2001年時一瓶僅21元,但2002年起即暴漲約7倍。
- 民國六十年代起,陳映真、黃春明、王楨和、楊青矗等人帶動了鄉土文學的風潮,於是在文壇上掀起了討論寫作方向和路線的熱潮。官方文藝作家彭歌、余光中為文點名批判陳映真、王拓、尉天聰等鄉土文學作家,指他們
- 下列何者不是豌豆適合做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原因? (A)易於栽種 (B)生長期短 (C)在自然狀況下為異花授粉 (D)性狀的表徵對比明顯,易於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