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端午節前夕,巷子裡的粽香飄溢。碧嬋也不能免俗的一串串的包起粽子,一串串的送人分享。她用的料,用的方法,不同於北部類似炒油飯再包上粽葉蒸的方式,而是傳統的「南部粽」,生糯米加料包在粽葉裡,再用水「熟過」,讓粽葉的香與糯米、料相濡相成的粽子。對於南部郎的我而言,這樣的粽子,才真的叫「粽子」,是一種有著母親味道的粽子。其實,我們家常吃粽子,並不只在端午時節。碧嬋喜歡那粽香,而我對糯米雖不偏好,但那味道卻是令人懷念的。一九七四年,我和碧嬋初識未久,那年端節,我以蒐集長篇小說素材為由,登門拜訪丁家,其實也有著一探她家究竟之意,倒不是要去數人家家裡有多少金銀財寶,而是最起碼的禮貌,總得讓未來的岳父母看看我,到底我是芋仔還是甘薯,來了解一下人家對我印象如何吧!否則,保守又傳統的丁家,如何放心讓掌上的明珠跟我這少小離家,雖未歷盡滄桑,卻已有老成江湖心境的人交往。未來的岳母迎我入餐室,從鍋裡取出粽子,竟然一下子剝三個。我有些訝然,但也不能不充做英雄好漢,努力吃進肚子。因為「能吃才能做」,我總不能被三個粽子打敗,不然,岳母一定會認為我沒力氣養活她女兒的。沒想到,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我已瀕臨難以吞嚥之時,岳母又剝了二個放進我的盤子裡,但實在吃不下,好在碧嬋解圍,但從此之後,岳母以為我嗜食粽子,且在碧嬋出閣前,盡心傳授包粽子的方法。每次吃粽子,便不能不想到岳母,那樣溫暖母親的心與味道。聽說,家中有孩子要聯考,也要多包粽子,以取「包中」之意。原來,巷中人家粽香處處,那也是一顆顆母親的心與氣。履彊〈粽子,母親的心〉
3.關於文中的小故事,下列何者推論最合理?
(A)由「出閣」二字可看出碧嬋是作者的女兒
(B)未來岳母故意整作者,讓他出糗
(C)作者當時總共吃下了五顆粽子
(D)作者認為自己經歷不深,但已是有成熟之心的人。
3.關於文中的小故事,下列何者推論最合理?
(A)由「出閣」二字可看出碧嬋是作者的女兒
(B)未來岳母故意整作者,讓他出糗
(C)作者當時總共吃下了五顆粽子
(D)作者認為自己經歷不深,但已是有成熟之心的人。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空乏其身:
- 10.白「ㄉㄥˋ」著眼:
- 6.熱鐵「ㄌㄠˋ」膚:
- 【題組】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作者認為「粽子」代表真摯母愛 (B)本文採用「現在—過去—現在」的鏡框式寫法 (C)因為有了「聯考」,才能讓粽香飄溢 (D)簡單描述北部粽與南部粽的製法
- 橫於慮:
- 1.敦厚:
- 「偽」裝
- 【題組】下列對於作者與粽子之間的說明,何者正確?(A)岳母擔心作者會失業,傾囊傳授包粽子的秘訣(B)南部的粽子對作者而言,蘊含母親的味道 (C)回想當年準備聯考時媽媽費心包的粽子 (D)只有在端午
- 6.文雅:
- 「豢」養
- 7.夥計:
- 2.一言:
- 8.氣派儼然:
- 9.一絲不苟:
- 형은 스물한 살입니다. 누나는 스물세 살입니다.(A) 나이 (B) 날짜 (C) 이름 (D) 시간
- 10.歷歷如繪:
- 在這()裏,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中最適合填入:(A) 三教九流(B) 四面楚歌(C)五湖四海(D) 八面玲瓏
- 關於下圖的敘述,哪一個選項正確?(A) 圖中可以找出4個正方形(B) 圖中可以找出12個直角三角形(C) 鋪色部分可以找出2個正方形(D) 鋪色部分可以找出 7 個三角形
-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關於《史記》,何者正確?(A) 為編年體史書(B) 記載黃帝至漢文帝間的歷史(C) 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四類(D) 張釋之記載於列傳
- 新近有個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中最適 合填入:(A) 以貌取人(B) 雷大雨小(C) 紙上談兵(D)毛遂自薦
- 2 . 請選出「」中字音正確者:(A) 作「揖」:ㄧ(B) 「褫」鞍甲:ㄉㄧˋ(C) 乘「輿」:ㄩˇ(D) 十斗為一「石」:ㄕˊ
- 卒「餒」而死:
- 【題組】「有修養的運動家,必定要達到得失無動於衷的境地。」此句的意涵,與下列何者相同?(A) 塞翁 失馬,焉知非福(B)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C) 只因忘寵辱,到此不傷神(D) 不經一事,不
- 下列全部語句所包含的容量單位詞,最大者在哪一個?(A) 才高八斗(B) 萬斛泉源(C) 書中自有千鍾粟(D) 千鈞一髮文意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