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端午節前夕,巷子裡的粽香飄溢。碧嬋也不能免俗的一串串的包起粽子,一串串的送人分享。她用的料,用的方法,不同於北部類似炒油飯再包上粽葉蒸的方式,而是傳統的「南部粽」,生糯米加料包在粽葉裡,再用水「熟過」,讓粽葉的香與糯米、料相濡相成的粽子。對於南部郎的我而言,這樣的粽子,才真的叫「粽子」,是一種有著母親味道的粽子。其實,我們家常吃粽子,並不只在端午時節。碧嬋喜歡那粽香,而我對糯米雖不偏好,但那味道卻是令人懷念的。一九七四年,我和碧嬋初識未久,那年端節,我以蒐集長篇小說素材為由,登門拜訪丁家,其實也有著一探她家究竟之意,倒不是要去數人家家裡有多少金銀財寶,而是最起碼的禮貌,總得讓未來的岳父母看看我,到底我是芋仔還是甘薯,來了解一下人家對我印象如何吧!否則,保守又傳統的丁家,如何放心讓掌上的明珠跟我這少小離家,雖未歷盡滄桑,卻已有老成江湖心境的人交往。未來的岳母迎我入餐室,從鍋裡取出粽子,竟然一下子剝三個。我有些訝然,但也不能不充做英雄好漢,努力吃進肚子。因為「能吃才能做」,我總不能被三個粽子打敗,不然,岳母一定會認為我沒力氣養活她女兒的。沒想到,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我已瀕臨難以吞嚥之時,岳母又剝了二個放進我的盤子裡,但實在吃不下,好在碧嬋解圍,但從此之後,岳母以為我嗜食粽子,且在碧嬋出閣前,盡心傳授包粽子的方法。每次吃粽子,便不能不想到岳母,那樣溫暖母親的心與味道。聽說,家中有孩子要聯考,也要多包粽子,以取「包中」之意。原來,巷中人家粽香處處,那也是一顆顆母親的心與氣。履彊〈粽子,母親的心〉
3.關於文中的小故事,下列何者推論最合理?
(A)由「出閣」二字可看出碧嬋是作者的女兒
(B)未來岳母故意整作者,讓他出糗
(C)作者當時總共吃下了五顆粽子
(D)作者認為自己經歷不深,但已是有成熟之心的人。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