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 天文學家利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試圖搜尋太陽系外的行星及外星生命,請問到目前(2008 年 6 月)為止,大約已發現多少個系外行星?
(A)0 個
(B)100 個
(C)300 個
(D)上千個。
(A)0 個
(B)100 個
(C)300 個
(D)上千個。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下列哪一種氣團會呈現白天晴朗無雲而夜晚非常寒冷的天氣型態?(A)極地海洋性氣團(B)熱帶海洋性氣團(C)極地大陸性氣團(D)熱帶大陸性氣團。
- 下列那一種氣體不是溫室氣體:(A)SO2(B)N2O(C)CFCs(D)CO2。
- 下列那一種狀況下的大氣最為穩定?(A)冷卻地表,加熱上層空氣(B)冷卻地表,冷卻上層空氣(C)加熱地表,冷卻上層空氣(D)加熱地表,加熱上層空氣。
- 甲地海平面氣壓是 1050 百帕,乙地海平面氣壓是 980 百帕,則下列有關甲、乙兩地空氣性質的敘述,何者最正確:(A)甲地 CO2 的含量大於乙地 CO2 的含量(B)乙地 N2 的含量大於
- 有關大氣的垂直結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根據氣壓的垂直分布而劃分(B)對流層頂在赤道比兩極為高(C)電離層是高空大氣被游離化而產生,從平流層往上一直分布到增溫層 (D)臭氧層主要分布在平
- 有關颱風路徑,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在南北緯 5 度之間因科氏力太小,無法產生颱風(B)歐洲國家亦常遭受颱風侵襲,稱為颶風(hurricane)(C)颱風路徑主要受到副熱帶高氣壓環流的控制(
- 下面那一種情形不易導致降水:(A)地面在高壓籠罩之下(B)颱風過後,引進西南氣流(C)台灣北部山區,冬季東北季風增強 (D)夏季午後的旺盛上升氣流。
- 人類活動可能會改變大氣的成分,進而改變全球氣候。下列那一項大氣成分與輻射的變動,最可能造成地球增溫:(A)平流層臭氧減少,較多太陽輻射到達地表(B)平流層臭氧增加,吸收太陽輻射(C)對流層二氧
- 請問用下列哪一個哈伯常數所推導得到的宇宙年齡最老?(A)50 km/s/百萬秒差距(B)75 km/s/百萬秒差距(C)100 km/s/百萬秒差距(D)哈伯常數的大小與宇宙年齡無關。
- 若日落時太陽與月亮同時出現在西方地平面,請問此時的月相應為:(A)滿月(B)下弦月(C)新月(D)上弦月。
內容推薦
- 碳酸鈣含量高的海洋沈積物,最有可能是在那裡採集的:(A)深、冷的海洋盆地(B)大陸邊緣中的深海峽谷(C)淺的熱帶海域(D)河口處的海域。
- 有關深海洋流,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深海洋流又稱溫鹽環流,是溫度與鹽度二者不均所引起(B)利用各地溫鹽圖,可以追蹤深海洋流(C)深海洋流含有多種金屬元素,先進國家已大量開採 (D)大量淡水
- 下列哪一個海洋盆地四周幾乎都被海溝所包圍?(A)南海(B)大西洋(C)地中海(D)菲律賓海。
- 「艾克曼螺旋」(Ekman Spiral)描述下列何種現象:(A)海水流向隨深度而改變(B)向低壓中心流入之氣流(C)環繞海洋旋迴(oceanic gyre)的表面洋流(D)由高壓中心流出之
- 關於斜溫層的敘述,何者正確?(A)陽光能穿透至斜溫層中(B)斜溫層深達數千公尺(C)熱帶地區的斜溫層較接近海面(D)鹽度和密度在斜溫層內的變化並不明顯。
- 關於海水中鹽類的敘述,何者正確?(A)以鹽度表示在海水中的含量,單位為%(B)鹽類在海水中以化合物的型態出現(C)溫度愈低,鹽度較高,海水的密度也較大(D)鹽度的大小不會因降雨、蒸發、水深等
- 關於海水的物理性質及其觀測,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可以直接蒸乾海水來測定其鹽度(B)愈冷、愈鹹、愈深的海水,密度愈大(C)可以將海水樣本蒐集到船上再測量水溫(D)在海洋中容易觀測出密度流的
- 關於海水的組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在鹽度 36 和 34 的海水中,氯化鈉佔所有鹽類的比例並不相同(B)海水中陽離子的主要來源為火山活動的噴發(C)海洋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較大氣為多(D)
- 下列何者為海洋地殼和大陸地殼厚度的合理比值?(A)1:1(B)1:5(C)1:50 (D)1:100。
- 關於環境污染,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大量燃燒化石燃料,與水滴結合,形成酸雨(B)冷氣之冷媒(氟氯烷)會破壞大氣中臭氧(C)河川污染後,水中溶氧量會降低,造成魚類死亡(D)台灣沿海一帶,因河
- 有關能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台灣的煤礦與天然氣都已經快開採完了(B)核能發電是聯合國建議減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C)台灣有許多溫泉,地熱發電是台灣最值得開發的再生能源(D)從已經證實的
- 再生能源為解決能源問題值得努力的方向,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台灣再生能源列名推廣的項目是:風力、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熱水器(B)台灣海洋能發電以潮差發電可行性最高(C)由於西南氣流及人口分布,
- 地質學家通常利用下列那些地質事件研究來判斷某一序列岩石相對或絕對年代?(A)構造事件、岩石組成、岩石變質作用(B)岩石組成、標記層、岩石密度(C)震波的傳遞、岩石密度、大地均衡 (D)化石、
- 有關節理,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澎湖群島上岩石的柱狀節理,來自玄武岩冷卻(B)北海岸之豆腐岩,為砂岩節理而成(C)由剪力節理之位態,可以得出作用力方向 (D)太魯閣國家公園之變質岩中,常見
- 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是發生在?(A)古生代結束時(B)中生代結束時(C)第三紀結束時 (D)上一次冰期開始時。
- 下列對於轉形斷層的描述,何者錯誤:(A)是一種平移斷層(B)會將中洋脊錯移(C)主要是因地球自轉所造成的 (D)轉形斷層的延伸稱為破裂帶。
- 下列那一種岩石經過變質作用,最可能變成大理岩?(A)粉砂岩(B)片麻岩(C)石灰岩(D)花崗岩。
- 地球上的海洋中,最古老的海洋地殼是在下列那一個年代產生的?(A)寒武紀(B)泥盆紀(C)二叠紀(D)侏儸紀。
- 下列那一種營力,不是決定三角洲發育的主要營力?(A)河流(B)海浪(C)風力(D)潮汐。
- 根據板塊理論,地球表面被有限的若干板塊割據。請問板塊劃分的根據是:(A)相同的岩性;如花崗岩與玄武岩構成不同的板塊(B)相同的形成方式;如海洋岩石圈與大陸岩石圈分別構成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C)
- 地震波在距離震央 103 度 ~ 143 度間存在陰影帶,本陰影帶的成因為:(A)地球有低速地核的存在(B)上部地函有明顯的低速帶(C)地球有震波無法穿越的地層(D)地殼底部有速度不連續的莫
- 尋找地下油藏的方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使用遙測影像可以探查偏遠內陸山區的地下可能油藏(B)地球化學方法主要用在探勘早期的岩樣分析(C)地球物理學中的反射震測法是探勘地下油氣構造最有效的方
- 地球磁極倒轉記錄於海床的磁力異常條帶,其分布通常:(A)平行於轉型斷層(B)平行於中洋脊(C)垂直於中洋脊(D)平行於深海海溝。
- 現在覆蓋地球表面的海洋岩石圈年齡最老的大約是 2 億年前形成的,這個年齡遠小於地球年齡(約 45 億年),表示海洋岩石圈不斷消滅與再生。試問海洋岩石圈不斷消滅是透過:(A)海洋岩石圈與大陸岩石
- 下列對於海溝的描述,何者錯誤:(A)可觀察到重力負異常存在(B)有淺、中、深源的地震存在(C)主要是因板塊聚合所造成的(D)海溝的平均水深約在 4700 公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