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6. 歷史老師演技活靈活現,表演一人分飾多位君主的絕活,臺詞如下:「我是一名為愛情出走的卡斯提爾王國公主,與心愛的斐迪南王子結婚,促使兩國合併,並逐漸發展為西班牙!」他所扮演的丁角色是?
(A)貞德
(B)聖母瑪莉亞
(C)蒙娜麗莎
(D)伊莎貝拉
(A)貞德
(B)聖母瑪莉亞
(C)蒙娜麗莎
(D)伊莎貝拉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有一個三相平衡電源,供給每相阻抗為11∠60°Ω之平衡三相△接負載。若電源線電壓有效值為 220 V,則此電源供給之總平均功率為何?(A) 13200W (B) 6600W (C) 4400W
- 【題組】承上題,請問這位創教的先知○○是誰? (A)耶穌 (B)耶和華 (C)阿拉 (D)穆罕默德
- (甲)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乙)阿拉伯帝國 (丙)羅馬帝國 (丁)波斯帝國 (戊)亞歷山大帝國 (己)拜占庭帝國 都是歷史上有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請按照時間順序,由早到晚排列出正確的答案
- 【題組】承上題,當時的歐洲各行各業幾乎都有行會,教師與學生也可以組織行會,經教會同意可以開班授課,且享有學術自由的權益。請問當時教師與學生所組的行會,正是哪一項學校教育的開端?(A)小學 (B
- ( )拿破崙向外擴張的行動,最終雖然失敗,卻將何種精神,隨著他的征戰在歐洲四處散播?(A)君權神授的理論 (B)恐怖統治的方式(C)啟蒙運動後的開明專制(D)自由、平等、博愛的革命精神。
- 芳芳在電視上看到一群紅衛兵高喊著:「革命無罪、造反有理」,並且開始進行對教師、醫師、地主階級的批判鬥爭。請問:芳芳所看到的應該是什麼時期的事情?(A)民國 34~38 年 (B)民國 26~34
- 伊斯蘭教教徒相信,□□為神對世人最後的話,包括所謂給先知○○的啟示,共分一百一十四章,在○○死後不久,他的跟隨者完成這部經典。【題組】請問:□□為哪一部經典? (A)《新約聖經》 (B)《舊約聖
- 某一本書中以故事的方式呈現伊斯蘭世界中民眾生活、城市景觀、宗教觀念與文化發展,從此書可得知阿拉伯帝國的首都巴格達的繁榮景象。請問:這是哪本書?(A)《天方夜譚》 (B)《古蘭經》 (C)荷馬史
- 「保羅想要成為一名製作鑰匙工匠,但他須由學徒開始學習,而後升格為職工,最後須通過行會考核,才能夠成為手藝技巧高明的師傅,開創自己的鋪子。」【題組】請問:上述的情景最早出現在歐洲史上哪一個時期?
- ( )某位在法國大革命後期崛起的軍人,他曾說:「我曾主編並實施了一部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法典……我曾經把歐洲踩在我的腳下……。」請問:此段話應該是何人所說? (A)路易十六(B)拿破崙 (C)羅伯
內容推薦
-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中新教派的分支—長老會 ,是屬於哪個新教的教派?(A)路德教派 (B)喀爾文教派 (C)英國國教派 (D)耶穌會
- 下列有關眼睛與眼鏡的敘述,何者正確?(A) 眼睛中的晶狀體構造相當於一個凹透鏡 (B) 眼睛晶狀體的焦距過長會導致近視眼(C) 遠視眼是指較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的前方 (D) 老花眼可配戴適當
- ( )西元 1815 年,由奧國首相梅特涅以正統和保守的精神召開了什麼會議,重整拿破崙失敗後的歐洲新秩序? (A)維也納會議 (B)凡爾賽會議(C)柏林會議 (D)巴黎和會。
- 歷史課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同學討論有關阿拉伯人的文化:(甲)大大:「在怛羅斯之役戰勝唐朝,將造紙術傳入中國。」(乙)谷谷:「他們鼓勵人們學習新知識,獎勵學術。」(丙)翔翔:「阿拉伯人將支票、股份
- 十三世紀的某場重大戰役不僅造成政治上的劇變,對東西的文化交流有很大的影響,此後許多中國的科技陸續傳入歐洲。【題組】請問:這應該是以下哪一場戰爭?(A)十字軍東征 (B)鄭和下西洋 (C)蒙古西
- 曾有史學家說:「如果把達文西的藝術比做『不可知的海底深處』,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就是『高山崇峻的峰頂』,拉斐爾的畫則是『廣闊開展的平原』。」請問:下列何者即為達文西的作品?(A)大衛像 (B)最後的
- ( )經過西元 1830 年七月革命、1848年二月革命後,法國實行共和制,選出路易拿破崙為總統,但於西元1852年重新稱帝被稱為?(A) 拿破崙一世 (B) 拿破崙二世(C) 拿破崙三世 (
- ( )文學名著《雙城記》藉由描寫書中人物在 18 世紀末發生於巴黎的一場革命中的遭遇,來譴責革命的殘酷。請問:書中的時代背景應為何者?(A)美國獨立 (B)法國大革命 (C)光榮革命(D)清教
- 【題組】承上題,請問當時從中國傳入的科技當中,哪一項對中世紀西歐的封建制度衝擊最大,也間接導致封建制度的瓦解?(A)火藥 (B)印刷術 (C)造紙術 (D)指南針
- ( )幾位同學探討有關美國獨立與法國大革命的經過,下列何人所言有誤?(A)兩者皆在追求自由、平等(B)兩者於革命後皆脫離英國,成為獨立國家(C)兩者皆受啟蒙運動思潮的影響(D)兩者於革命後皆成
- ( )俗語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請問:讓拿破崙得以崛起在法國政治舞臺上的「時勢」是何因素? (A)科學革命所造成的學術界混亂(B)爭奪海外殖民地造成的挫敗(C)宗教改革後的思想信仰分
- 下列何者為鐵路運輸在行車調度或運轉整理時,最主要之分析工具?(A)軌道占用圖 (B)場站最近列車時刻表 (C)機車特性曲線圖 (D)列車運行圖
- 阿姆在1月20日要到石門海邊旅遊,當地潮汐預報表如下。若阿姆要觀察潮間帶生物,他應該在哪個時刻到達較佳?(A)06:00 (B)10:00 (C)12:00 (D)15:00
- ( )某位巡撫在治臺期間,所鋪設的電報線規模,可從淡水到福州,有利於訊息的互通有無。請問:這位巡撫是何人? (A)沈葆楨 (B)丁日昌 (C)劉銘傳 (D)邵友濂。
- 二、題組:(28~30 題 每題 4 分) 十五世紀末以來,歐洲諸國紛紛轉向海外發展,並且各自獲得極大的成果。試根據附圖的新航線路線圖回答下列問題: 【題組】附圖中,有位偉大的航海家利用乙
- 鄭成功在臺灣曾頒布屯墾令,內容如下:「各鎭及大小將領官派潑汛地,准就彼處擇地起蓋房屋,開闢田地,盡其力量,永為世業。」請問:今日哪些地名的由來即與軍屯有關?(甲)三義(乙)前鎭(丙)新營(丁)左營
- ( )某位學子敘述:「我們學校在臺北城裡,隔壁就是西學堂,離電報學堂還有一段路。學校裡上的都是漢文、閩南語,還有官話。畢業以後,我就可以回家做官。」這樣的情節,最可能是發生在哪一時期?(A)
- ( )人體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澱粉酶,但卻無法加速纖維素的分解利用,理由為何?(A)酵素的成分是蛋白質 (B)酵素的活性易受環境的溫度影響(C)酵素的活性和環境的酸鹼性有關 (D)酵素和作用對象間有
- 鄭氏時期在臺實行軍屯制度。請問:此種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下列何者?(A)寓民於兵 (B)寓兵於農 (C)兵民合一 (D)兵農分籍
- ( )明太祖的哪一項措施造成絕對的君主專制?(A)嚴懲貪官汙吏(B)廢除丞相 (C)重用宦官(D)大興文字獄。
- ( )如右圖為肺泡與微血管氣體交換的情形,請問其中甲及乙分別是何種氣體(箭頭表示氣體流動方向)? (A)氧氣、二氧化碳 (B)水蒸氣、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氣 (D)水蒸氣、氧氣。
- ( )榕樹莖內維管束含有形成層,不斷增生新的木質部和新的韌皮部,使莖加粗,於是莖內含有:甲.新的木質部;乙.老的木質部;丙.新的韌皮部;丁.老的韌皮部。以上構造由外而內排列順序為何?(A)甲乙
- 土地拓墾與土地改革建設是各政權財經建設的重點。請問:鄭氏治臺時期,土地拓墾的最主要目的為何?(A)以農產品做為輸出商品 (B)用農產品交換軍火 (C)準備大量移民 (D)解決糧食匱乏問題
-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 40~43 題: 問者曰:「申不害、公孫鞅,此二家之言孰急於國?」 應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則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謂之衣食孰急於人,則是不可一無也,皆養生之具也
- ( )歷史老師要同學們尋找明太祖的資料,結果找出了附圖中兩種不同形象的明太祖像,會出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是由於明太祖曾實施哪一措施留下負面影響?(A)減輕民間賦稅 (B)派鄭和下西洋(C)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