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 斜管螺絲在直徑上的錐度為每吋
(A)1/8吋
(B)1/16吋
(C)1/64吋
(D)1/128吋。
(A)1/8吋
(B)1/16吋
(C)1/64吋
(D)1/128吋。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某段描述英國社會發展的資料中寫著:【一半以上的地變成了牧場,國王雖然頒布限制的法令,但沒有起多大作用,反而使其日益合法化,最後,農民只能進入城市,成為資本家的廉價勞動力。】請問這應是下列何事造成
- ( )西元 年,一名荷蘭軍官向某地西班牙軍隊的指揮官提出最後通牒,限期退出該地,遭西班牙軍官拒絕。雙方開戰,西班牙軍隊戰敗投降,許多教士也被俘,並遭遣送出境。這樣的故事最可能發生在何處?
- 西元前 3000 年以後,不同的民族先後遷入兩河流域,建立政權。有些民族使用閃族語言,有的則使用印歐語言。這些民族的語言雖然不同,但此地區的文化與貿易能夠持續成長。學者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一
- 『由於□□不斷擴張,以致戰事頻仍,打斷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使得西歐往東方的交通不時受阻。而□□向過境商人徵高額稅收,是原產東方的香料、茶葉等商品價格昂貴的原因之一。豐厚的商業利潤成為西歐各國尋找
- 若屈身體型的肩寬為 39 公分,背寬為 37 公分,其胸寬可能為(A)34 公分(B)37 公分(C)39 公分(D)41 公分。
- ( )中國近代史上有一西方國家想到中國來發展,並且曾入侵一小島。「當時中國的官吏用雞籠(基隆)和淡水產有黃金和珍珠來鼓動他們前去臺灣,這些官員甚至表示願意提供熟悉臺灣水路的中國船員帶其到臺灣,以便
- 佛教、耆那教與印度教都是從古印度的婆羅門傳統衍發而來。佛教與耆那教起源於對婆羅門信仰的反抗,而印度教則主要是繼承、並改革婆羅門傳統而來。這三種宗教雖然有各自不同的發展,但仍共同接受婆羅門傳統的
- 北方的士族在胡人的政權之下,其處境如何? (A)因他們不樂於與胡人政權合作,故地位沒落 (B)胡人政權嚮慕華風,借重他們的經驗以統治漢地,故常受禮遇重用 (C)胡人採種族歧視政策,使他們無法晉
- 宋朝時有「蘇常熟,天下足」的諺語,明朝時則出現「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請問這兩句諺語所顯示的時代特色為何?(A)宋朝定都在長江下游的蘇常一帶,明朝則定都在長江中游的湖廣地區(B)宋朝以蘇州與常
- 約在西元前 4000 年起,印度河河谷就有文化活動,下列關於印度古文明的敘述何者正確? (A)從已發現的兩座古城「哈拉帕」與「摩亨佐達羅」地點得知,古印度文明主要是由印度河孕育而生 (B)古印度
內容推薦
- ( )近代史家前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所長郭廷以評論一位與臺灣有密切關係的歷史人物,說:「從民族革命的觀點來論,□應是一個罪人,從國家統一的觀點來論,則是一位功臣。而其力爭臺灣之斷不可棄,則於民族國
- 下表是某個地區的人口估計數字,這樣的人口變化最可能發生在下列哪個地區?(A) 南非(B)澳洲(C) 大洋洲 (D) 拉丁美洲
- ( )解讀史料有助了解歷史,根據英人李斯所著《臺灣島史》的記載:「(荷蘭人)田野拓殖的困難在缺乏可供勞動的家畜,因臺灣土番(西拉雅族)沒有飼養牛馬,東印度公司以貸款……購牛隻交給蕭壠村民豢養」
- ( )年 月間滿清貝子賴塔致信鄭經:「自海上用兵,招撫屢至,事竟不成,則以封疆之臣拘於薙髮、登岸也。臺灣非中國版藩,君家父子自闢荊棘,且睠懷勝國,本朝何惜海外之地不令田橫將士逍遙其
- ( )荷蘭人對臺灣的統治,從頭到尾,都是以軍事實力為後盾的貿易治理為其統治模式。想要了解荷蘭人統治臺灣實況,探索其功過是非,下列史料何者較「不」合宜? (A)荷屬東印度公司各地商館的通信 (B)
- ( )某個石器時期遺址出土以下遺物:堆積如山的獸骨、許多遭外力砍斷手腳的人體骨骸、眾多的小型房舍、破碎的陶器堆。根據你的歷史知識,學者應如何判斷這個遺址可能的時代? (A)殘缺不全的人體骨骸,反
- ( )十六世紀中後期,臺灣西南部地區出現了一個日本聚落。這個聚落出現的最可能原因是 (A)日本長期和平,以致人口過剩,必須向外移民 (B)日本缺乏蔗糖,以此地為據點,從事甘蔗種植 (C)日本入華
- ( )苗栗的歷史沿革:「在十七世紀前,苗栗地區人煙罕至,外地移入者不多。直到鄭成功來臺驅荷,將苗栗歸屬天興縣管理,開始有計畫移入屯墾。明永曆 年,劉國軒帶族人屯墾蓬山、後壠地區,為漢人早期
- ( )鄭氏時期臺灣已開發的田地中,屬私人所有的是 (A)官田 (B)王田 (C)營盤田 (D)文武官田。
- 有一本旅遊雜誌在介紹到某地時,提到:「這裡是幾個宗教的交會點,遊客可以看到佛教、道教的寺廟,也可以看到回教清真寺及印度教的廟宇,回教信徒占總人口的 50%,華人則占 35%,街上更可以看到各種文字
- ( )關於新港語的敘述,下列選項何者為是? (A)是西班牙傳教士用羅馬字來拼音之西拉雅語 (B)最初傳教士用此來翻譯祈禱書以及部分《聖經》 (C)是新港社番所發明的文字 (D)此一語文在荷蘭人統
- 依據 CNS11567-A1042 建築製圖規定,下列哪些為電信、電鈴、電視設備符號?
- ( )宜蘭有一句諺語:「過了三貂嶺,不敢回頭想某子(妻兒)」,這句話反映了哪種歷史現象? (A)北宜公路九灣十八拐,感嘆其危險難行 (B)漢人入墾宜蘭與噶瑪蘭平埔族女子通婚,不再想念老家 (C)
- ( )清聖祖(康熙)對臺灣(鄭氏)本採招撫政策,而後轉為武力統一政策,其關鍵應是 (A)荷蘭撤離,結束在臺 年的殖民統治 (B)桂王於緬甸被俘,結束了南明的統治 (C)平定三藩之亂,從此無
- 14 下列所示反應的主要產物為:
- ( )精臺灣早期研究的中研院院士曹永和先生指出:「十七世紀的臺灣才步入歷史時代,卻是世界史架構下的歐亞互動才有這個開端,三百多年來,臺灣的存在不脫世界洪流的歷史結構。」由他的論述中可知他應專精哪
- ( )「海舶不得鄭氏令旗不能來往。每船例入三千金,歲入萬計,以此富可敵國。……所部兵自給餉,不取於官。」這份資料所記載的時代背景是 (A)鄭芝龍領導海盜集團,劫掠船商,累積龐大財富 (B)鄭芝
- ( )請問所謂「土牛禁墾碑」,它的碑文內容會寫些什麼? (A)以這隻土做的牛為界,生番和熟番不得越界侵墾 (B)以這隻土做的牛為界,熟番和漢人不得越界侵墾 (C)挖一深溝為界,熟番和漢人不得越界
- ( )下列方志中,哪一部最早記述關於今日臺北地區的風土民情? (A)《臺北府志》 (B)《淡水廳志》 (C)《噶瑪蘭廳志》 (D)《臺灣府志》。
- 以下是歐洲三國主要國家蒸汽機馬力統計表(千為單位),根據你的知識研判 A、B、C 三國分別是(A)德、法、英 (B)英、德、法 (C)德、英、法 (D)法、英、德。年代
- ( )清代的土地拓墾通常是伴隨著水利開發而發展,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水利設施,如:(甲)曹公圳(乙)八堡圳(丙)瑠公圳(丁)貓霧捒圳。若按照由北至南的次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丙)(丁)(
- ( )資料(一):「片板不許入海,猛艟巨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入番,子女玉帛橫滿載而去。」資料(二):「去外國之盜易,去中國之盜難;去中國瀕海之盜易,去中國衣冠之盜尤難。」對於上面這兩段資料的解
- ( )康熙、雍正年間,有一個 歲的漢人來臺,娶得巴則海岸里社平埔族頭目之女為妻,人稱「番仔駙馬」,他為了開墾曾招募居民組成六館業戶,並引大甲溪水修築水圳,請問此人應是開墾何地? (A)宜
- ( )高拱乾的《臺灣府志》中有一首詩,描繪當時的臺灣是:「樓船將帥懸金印,番兒到處繞車旁」,又說:「諸羅、鳳山縣是原住民的天下。」這應是哪一時期的臺灣? (A)順治 (B)康熙 (C)同治 (
- 四、 急煞車緩衝裝置(簡稱 ABS)現已成為許多車的標準配備。在早期的一項研究,曾針對當時的系統檢驗其有效性。研究中,隨機抽樣某廠牌的 500 輛未裝 ABS 的車,以及另 500 輛配有 ABS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