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6. 保特瓶材質為
(A)聚酯
(B)聚醯胺
(C)聚丙烯
(D)聚乙烯。
(A)聚酯
(B)聚醯胺
(C)聚丙烯
(D)聚乙烯。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3),B(0),C(0),D(0),E(0)
內容推薦
- 使用坩堝前應先清洗、灼熱後置下列何者之中(A)冰箱(B)暗室(C)乾燥器(D)實驗桌。
- 半微量分析時,沉澱與少量溶液分開,一般用(A)傾析法(B)離心分離法(C)重力過濾法(D)吸引過濾法。
- 以溶劑從混合物中選擇性地提出溶質之一種操作稱為(A)蒸發(B)蒸餾(C)萃取(D)過濾。
- 抽氣過濾裝置除了過濾瓶、水流抽氣器、橡皮塞外,還需(A)布氏漏斗(B)分液漏斗(C)本生燈(D)錐形瓶。
- 以吸量管吸取濃鹽酸時,應在(A)抽氣室內以嘴吸取(B)室內以嘴吸取(C)抽氣室內以安全吸球吸取(D)室內以安全吸球吸取。
- 乾燥器與蓋子接觸部分,應塗上(A)聚矽氧(polysiloxane)(B)接著劑(C)防銹粉(D)亮光油。
- 將沸石或毛細管加入欲蒸餾的液體中,是為了(A)避免突沸現象(B)形成共沸物(C)破壞共沸物(D)加速蒸餾。
- 利用沸點不同以分離液體混合物的操作為(A)昇華(B)蒸餾(C)萃取(D)結晶。
- 下列何者不能使用於水溶液或混合物的萃取(A)乙醚(B)氯仿(C)正己烷(D)丙酮。
- 要採取 15mL 試液時,用下列何種器具最為合適(A)量筒(B)吸量管(C)滴定管(D)量瓶。
內容推薦
- 調整本生燈,使內焰及外焰為何種顏色時,即得最適當的火焰(A)內焰為紅色,外焰為藍色(B)內焰為淺紅色,外焰為淺藍色(C)內焰為淡紫色,外焰為淡藍色(D)內焰為淺藍色,外焰為淡紫色。
- 盛裝鹼性溶液如氫氧化鈉應避免使用何種瓶塞保存(A)玻璃塞(B)橡皮塞(C)木塞(D)塑膠塞。
- 植物油脂之製造方法有壓榨及(A)蒸發(B)蒸餾(C)萃取(D)結晶。
- 為了使溶液中之微細粒子加速沉澱,而使溶液澄清常用(A)攪拌(B)離心(C)篩析(D)蒸發。
- 普通火焰易於加工之玻璃,其材質應含(A)石英(B)硼(C)鈉(D)鉛。
- 標準狀況下,1 克之甲烷完全燃燒約需多少升之空氣(A)2(B)8(C)14(D)20。
- 使用離心機操作時,下列何項操作錯誤(A)離心管對稱放置,以保持平衡(B)開動馬達前將蓋子蓋好(C)離心管要3墊以膠墊(D)關機後,用手剎住機器。
- 常用之標準篩,100 個網目表示篩網:(A)每吋長有 100 個孔(B)每平方吋面積 100 個孔(C)每公分長有 100 個孔(D)每平方公分面積 100 個孔。
- 下列何組為緩衝溶液(A)NH4Cl+HCl(B)CH3 COOH+HCl(C)NaOH+HCl(D)CH3COOH+CH3COONa。
- 溶液中[OH -]為 0×10-2M ,25℃時其 pH 值為(A)2(B)5(C)7(D)12。
- 為顯示水的存在,矽膠中配有(A)硫酸鎳(B)過錳酸鉀(C)硫酸銅(D)氯化亞鈷。
- 具有脫水作用的濃酸為(A)硫酸(B)硝酸(C)磷酸(D)鹽酸。
- 實驗時皮膚不小心碰到 AgNO3 溶液會變成(A)紅色(B)白色(C)黃色(D)黑色。
- 8如圖所示之周轉輪系,A輪為固定不動之內齒輪,齒數為100齒,B輪為可旋轉之小齒輪,齒數為20齒,已知輪臂M之轉速為逆時針方向10rpm,則小齒輪之轉向及轉速為多少rpm? (A)逆時針方向50
- 化學方程式中△符號表示(A)沈澱(B)氣體發生(C)加熱(D)水溶液。
- 驗臭氧最有效的方法是用:(A)碘化鉀的澱粉試紙(B)過氧化鈉(C)氯酸鉀+二氧化錳(D)氧化汞。
- 以下何試劑不適合配製標準鹼溶液(A)氫氧化銨(B)氫氧化鉀(C)氫氧化鈉(D)氫氧化鋇。
- 硫酸銅的水溶液的顏色是:(A)綠色(B)藍色(C)黃色(D)紅色。
- 進行重量分析之沉澱灼熱時,不得將坩堝放置於火焰之(A)焰心(B)氧化焰(C)還原焰(D)任何位置均可。
- 100. 以下何試劑不適合配製標準酸溶液(A)過氯酸(B)磷酸(C)氫氯酸(D)硫酸。
- 根據教育部所公布「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的規範,下列哪一項敘述錯誤?(A) 應兼顧形成性評量及總結性評量 (B) 成績評量記錄應以量化記錄為主(C) 必要時應實施診斷性評量與安置性評量 (
- 銀離子與下列何者會產生白色沈澱(A)硝酸根(B)硫酸根(C)氯離子(D)磷酸根。
- 沉澱物的粒子大小與以下何者無關?(A)物質本性(B)溫度(C)攪拌(D)壓力。
- 下列何者屬於「古典管理觀點」中的代表人物?(A)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B)道格拉斯麥格雷特(Douglas McGregor)n(C)亨利費堯(Henri Fayol)(D)威
- 盧梭在「愛彌爾」一書中強調人的教育來自三種途徑,分別是來自人、自然及?(A) 事物 (B) 學校 (C) 社會文明 (D)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