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小光:老師,竹筍是怎麼長出來的?師:從竹子的地下莖長出來的。小光:算是植物的營養器官繁殖?(利用根、莖或葉來繁殖)師:算。小光:這也是無性生殖的一種嗎?師:没錯!小光:没有突變的話,它們的 DNA ,100%相同囉?師:完全正確。小光:既然是無性生殖,後代特徵應該要和親代都相同。為何親代是「歹竹」,後代卻是「好筍」呢?(哇嗚!老師好感動!小光同學,你果然是天資聰穎啊!)根據筍農(綠竹筍)的說法:竹筍是由竹的地下莖,萌芽生長而得。若要來年的竹筍(竹子)長得好,一般都會在冬季(農曆年前)竹子休眠前,進行竹欉整理。通常留下隔年生產竹筍所需之「母莖」,砍除多餘的老莖或其它雜枝。因爲數量太多的雜枝,會消耗土壤的養分。而且竹園通風不良,則管理、採收不易,也容易招致病蟲害。竹欉整理完畢,掘開枝幹四周的土壤,埋下肥料、再掩上土壤。竹子有了足够的養分,隔年春天長出的竹筍就能够肥碩又甜美了。而新生竹的子株體,也可以長得粗壯挺拔、高高又壯壯。台灣諺語「歹竹出好筍」中的「歹竹」,應該不是指竹子瘦弱彎曲的老枝。「歹竹」的「歹」不是形容詞,應該是動詞,是「砍」除雜枝的意思。從生物學、遺傳學的角度來看,這樣才是合理的解釋。( 一位很文青的生物老師 < 從□□□□看「歹竹出好筍」>)
45.從上文可推知,題目中□□□□ 應填入其下列那一選項?
(A) 親身經驗
(B) 自然科學
(C) 成語新解
(D) 神話傳說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