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 凡不能用視圖或尺寸表達時,則用文字表示,稱為
(A)符號
(B)說明
(C)字法
(D)註解。
(A)符號
(B)說明
(C)字法
(D)註解。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0),C(0),D(1),E(0)
內容推薦
- 劃線時針端壓力的增減,視材料的軟硬程度而定,下列那一類材料須較出力(A)磨光軟鋼板(B)鋁板(C)高碳鋼料(D)鋼板。
- 下列有關捲尺尺端小環之敘述,何者是錯誤的(A)防止尺帶全部進入盒內(B)小環固定於尺帶上不能滑動(C)便於鉤住工作物端部(D)可加工適當形狀便於測孔距。
- 鋼尺長度有數種,下列何者不是其中之一(A)30cm(B)60cm(C)100cm(D)120cm。
- 1/8 吋等於(A)0.05 吋(B)0.1 吋(C)0.125 吋(D)2 吋。
- 一動點繞一定點,保持一定距離運動,則此動點所移動之軌跡為 (A)圓(B)橢圓(C)拋物線(D)雙曲線。
- 游標卡尺之主尺刻度較副尺為(A)少(B)大(C)相同(D)不一定。
- 只繪出欲表達的部份,而省略其他部份的視圖,稱為 (A)局部視圖(B)半視圖(C)簡化視圖(D)習用視圖。
- 三視圖中最常用的方式是 (A)仰視圖、前視圖、右側視圖(B)俯視圖、前視圖、仰視圖(C)前視圖、右側視圖、左側視圖(D)前視圖、俯視圖、右側視圖。
- "mm"是表示(A)公分(B)公厘(C)公寸(D)吋。
- 漸開線常用於繪製 (A)螺紋(B)彈簧(C)凸輪(D)齒輪。
內容推薦
- 機械製圖中,常用的尺度單位是 (A)km(B)m(C)cm(D)mm。
- 一般劃線針的材料是什麼(A)低碳鋼(B)鎳鉻鋼(C)不銹鋼(D)工具鋼。
- 中心線是用以表示物體形狀之 (A)對齊(B)傾斜(C)平衡(D)對稱。
- 錐度 1:5 的工件長 50mm,大徑為 25mm,則小徑為 (A)5mm(B)10mm(C)15mm(D)20mm。
- 公制鋼尺可量取之最小尺寸為(A)0.05mm(B)0.1mm(C)0.5mm(D)1mm。
- 捲尺"0"刻度端的活動掛鉤部份,因有活動量,假設鉤住量外側得 10 公分為 A,與頂住量內側得 10 公分為 B,則(A)A>B(B)A<B(C)A=B(D)此捲尺已損壞不
- 劃線的第一步是尋求(A)平面(B)平行面(C)垂直面(D)基準面。
- 製圖線條若以粗細分類可分為幾大類 (A)五大類(B)四大類(C)三大類(D)二大類。
- 尺度位置之基準面應取自 (A)光胚面(B)粗造面(C)加工面(D)斜面。
- 英制鋼尺可量取之最小尺寸為(A)1/64 吋(B)1/50 吋(C)1/32 吋(D)1/25 吋。
- 註解圓孔用之箭頭,其指線應當通過圓孔之 (A)切線(B)邊線(C)圓心(D)弧線。
- 下列敘述何者為誤,劃線使用範圍大致是依(A)直尺劃線(B)樣板劃線(C)平面劃線(D)影像劃線。
- CNS 規定投影採用 (A)第一角法(B)第三角法(C)第一角法與第三角法混合使用(D)第一角法與第三角法同等適用。
- 俗稱"1 分半"之尺寸即為(A)3/32 吋(B)3/16 吋(C)3/8 吋(D)3/4 吋。
- 單斜面是與三主要投影面 (A)都垂直(B)之二垂直(C)之一垂直(D)之一平行。
- 以下項目中,何者是一般游標卡尺無法直接測量的(A)深度(B)錐度(C)階段差(D)內徑。
- 用劃線針劃線時,針尖要靠規尺,而針桿要(A)倒向規尺(B)保持垂直(C)偏離規尺(D)看個人習慣。
- 1 公尺之長度換算成英制,約等於(A)0.254 呎(B)28 呎(C)4 呎(D)254 呎。
- 下列工具中,何者最不適合測量薄板厚度(A)游標卡尺(B)鋼尺(C)分厘卡(D)板金號規。
- 使用游標卡尺,下列何者錯誤(A)測量深度(B)測量外徑(C)劃線(D)測量內徑。
- 劃線時,左手以適當的力量壓著鋼尺,而劃線針不得脫離鋼尺,朝右側傾斜,以垂直面為準,約為幾度(A)15°(B)50°(C)90°(D)85°。
- 畫剖視圖時,物體剖切處應加畫什麼線,以表示物體剖切位置 (A)輪廓線(B)割面線(C)虛線(D)中心線。
- 量測內徑深度,以下列何種工具為宜(A)內卡(B)外卡(C)高度規(D)游標卡尺。
- 劃線針尖端角度應修磨成約為(A)5°(B)8°(C)12°(D)20°。
- 欲量測較精密之尺寸時,宜採用以下何種工具測量(A)鋼尺(B)游標卡尺(C)摺尺(D)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