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我們接受事物的形象用感官,領會事物的關係條理用理智。感官所得的是具體意象,理智所運用的是抽象概念。在白馬、白玉、白雪等個別事物所「見」到的白是具體意象,離開這些個別事物而總攝其共像所「想」到的白是抽象概念。理智是進一步、高一層的心理機能,但是抽象概念須從具體意象得來,所以感官是到理智的必由之路。一個人在幼稚時代,一個民族在原始時代,運用感官都多於運用理智,具體意象的力量都大於抽象概念。拿成年人和開化民族說,象仍先於理,知覺仍先於思想。因此,要人明瞭「理」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先認識「象」,古人所以有「象教」的主張。宗教家宣傳教義多借重圖畫和雕刻,小學教科書必有插畫,就是根據這個道理。(朱光潛《談文學》)38.根據上文,不符合作者想法的選項是:
(A)具體乃是通往抽象必經之路
(B)沒有感官運用就談不上理智
(C)感官所接觸的屬於「象教」範圍
(D)只要能接觸「象」就一定能明瞭「理」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0082
統計:A(77),B(98),C(68),D(977),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