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0.承上題,他覺得視野有一點點模糊,請問該調整什麼構造?
(A)粗調節輪
(B)細調節輪
(C)眼焦調整器
(D)先轉動粗調節輪,再用細調節輪。
(A)粗調節輪
(B)細調節輪
(C)眼焦調整器
(D)先轉動粗調節輪,再用細調節輪。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題組】承上題,小品想看植物細胞的細胞膜,應如何處理最好?(備註:細胞壁與細胞膜平時會貼合在一起)(A)用鑷子輕輕的將細胞壁去除 (B)滴亞甲藍液使細胞膜染色(C)滴清水讓由脂質構成的細胞膜浮現
- 接著他觀察了老師準備的玻片,請問哪一個玻片的細胞具有傳遞訊息的功能?(A) (B) (C) (D) 。
- 老師說記錄時要寫上放大倍率,請問放大倍率該如何計算?(A)目鏡倍率 + 物鏡倍率 (B)目鏡倍率 - 物鏡倍率 (C)目鏡倍率 × 物鏡倍率 (D) 目鏡倍率 ÷ 物鏡倍率。
- 承上題,小品想看清楚螞蟻複眼由一格一格的小眼構成,請問該如何操作? (A)直接換高倍物鏡 (B)調整調節輪對焦複眼 (C)推樣本置中再換高倍鏡 (D)調整光圈和反光鏡讓視野清晰。
- 小品在顯微鏡下看到如下圖的畫面,請問他使用的是什麼器材? (A)複式顯微鏡 (B)解剖顯微鏡 (C)電子顯微鏡 (D)以上都有可能。
- 三、實驗操作題 進入實驗室有許多注意事項,下列何者觀念錯誤?(A)實驗前應先預習操作步驟 (B)關門窗開冷氣保持實驗室涼爽(C)實驗室內禁止飲食及嬉鬧 (D)老師未解說前不可擅動藥品、器材或設備
- 有些分子可以互相結合,形成原子數量更大的分子,例如多個葡萄糖分子(C6H12O6)可以形成澱粉或纖維素。關於這段概念的敘述,何者錯誤?(A)小分子結合形成大分子,屬於生命現象的『代謝』 (B)澱
- 已知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下列關於草履蟲的敘述何者錯誤?(A)缺乏組織、器官及器官系統層次 (B)一個細胞能表現出完整的生命現象(C)細胞內的微小構造有不同的功能 (D)細胞之間會分工合作。
- 下列為動物的組成層次:a.分子 b.細胞 c.原子 d.器官 e.個體 f.組織 g.器官系統,由小到大依序為?(A) egdfbac (B) cabfdge (C) edgfbca (D) a
- 請參考右圖,關於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下列配對何者正確? (A)水—甲乙皆可 (B)氧氣—只能由甲 (C)蛋白質—只能由甲 (D)礦物質—只能由乙。
內容推薦
- 【題組】外公:「我看Line有傳『免洗筷裡有骷髏頭!越多越毒!!』,我不敢用你們準備的免洗筷,骷髏超多的!」阿任聽到立刻用自然課所學跟外公解釋。請問他解釋的話中,哪個部分有錯誤? 阿任:「外公
- 【題組】外婆:「來看看你們有沒有認真念書,說出跟柚子有關的敘述,對了才能吃柚子!」請問:誰吃不到柚子?(A)表姐:柚子是植物的果實 (B)表哥:柚子屬於營養器官(C)表妹:柚子內的籽是它的種子
- 【題組】爸爸拿出了天文望遠鏡讓大家賞月,請問下列誰的說法是正確的?(A)叔叔:「終於可以好好看清楚月球表面的微小構造,望遠鏡是觀察微觀尺度的好儀器呢!」(B)伯伯:「用望遠鏡看月亮就有科學家的感
- 【題組】大家突然好奇嫦娥奔月要「奔多遠」,請問選項的距離表示法,何者錯誤?(A)384,400公里 (B)84×108公尺 (C)063×10-8光年 (D)72小時。
- 【題組】自然老師提醒小數:「你不能一個實驗同時討論辣椒跟乾燥劑對米蟲的影響喔」,為什麼呢?(A)因為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只能有一個控制變因不同(B)因為一次只能討論一件事,才能確定米蟲被什麼影響(
- 【題組】若要證明「辣椒對米蟲的影響」,應選哪兩組來當實驗組和對照組? (A)甲丙 (B)丁戊 (C)乙丙 (D)甲乙。
- 【題組】承上題,當選用這兩組時,「溫度、辣椒、乾燥劑」分別為何種變因?(A)控制變因-辣椒;操縱變因-溫度、乾燥劑 (B)控制變因-辣椒、溫度;操縱變因-乾燥劑(C)控制變因-溫度、乾燥劑;操縱
- 【題組】小數依實驗結果分析發現,「用辣椒不確定能有效防止蟲害」,與其所提出假說有所不同,請問應該怎麼辦? (A)重複實驗直到結果符合假說 (B)重新修改假說,並重新設計實驗(C)依據這次的實驗結
- 【題組】用鹽巴醃製一個晚上後的白菜細胞,比較類似下列哪張圖?(A) (B) (C) (D) 。
- 【題組】「乳酸菌能撐過第一個步驟,並把糖與澱粉分解為乳酸,在最後的發酵過程讓泡菜增添獨特的味道」。請由此句判斷:乳酸菌是生物嗎?為什麼?(A)是,因為乳酸菌可以感應到危險並逃離 (B)是,因為乳
- 【題組】終於到了享用泡菜的時刻了!泡菜進入口腔,吞嚥經過咽、食道,再由胃和腸消化吸收。「口腔、咽、食道、胃、腸」等聯合組成什麼層次?(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器官系統。
- 【題組】關於冷凍電顯技術的操作方法,下列何者錯誤?(A)液體樣本鋪在金屬網格上形成薄膜 (B)薄膜浸入-190℃的液態乙烷 (C)讓樣本中的水變成玻化水(D)形成冰晶使生物分子保持在凍結前一刻的
- 【題組】關於科學家在使用儀器或技術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用冷凍電顯技術得到的實驗結果,稱為學說 (B)一個假說只能使用一種技術去驗證(C)2017年以後的研究都應該使用冷凍電顯技術 (D)
- 【題組】冷凍電顯技術可以應用在什麼地方?(A)觀察蓮花葉表面的突起 (B)觀察生物分子的結構變化 (C)觀察月球的表面 (D)觀察細菌的顏色。
- 【題組】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於「生物分子」(A)菌紫質 (B)蛋白質 (C)碳 (D)葡萄糖。
- 有關化學反應發生前後的變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原子總數不變,分子總數可能改變 (B)原子總數會變,分子總數不變 (C)原子總數和分子總數均可能改變 (D)原子總數不變,分子總數不變。
- 在密閉容器內置入20公克碳酸鈣水溶液及20公克鹽酸水溶液,反應後會生成氯化鈣水溶液以及二氧化碳,此時容器內物質的總質量為多少公克? (A) 40 (B) 50 (C) 30 (D) 20。
- 已知甲元素的原子量為24,甲元素原子和乙元素原子的重量比為3:2,則乙原子和碳原子的重量比為多少? (A) 3:4 (B) 4:3 (C)2:1 (D) 1:1。
- 1莫耳氫氣和1莫耳氧氣,哪一個分子數較多? (A)不同的氣體,無法比較 (B)一樣多 (C)氧氣 (D)氫氣。
- 下列哪一種變化屬於氧化反應? (A)冰熔化成水 (B)碘昇華成碘蒸氣 (C)蠟燭燃燒產生水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產生沉澱。
- 有關化學反應式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化學反應式即化學式 (B)用「→」表示化學反應的快與慢 (C)化學反應式表示實際發生的化學反應,不能憑空杜撰 (D)化學反應式左、右兩邊的分子數目必須
- 實驗室製造氧氣和氯氣的方法,依序以甲反應和乙反應表示: 甲反應:2H2O2 2H2O+O2 ; 乙反應:4HCl+MnO2 Cl2+MnCl2+2H2O在甲、乙兩個反應中MnO2的作用,下列敘述
- 「隊長拿出點火機點火,火能燒起來,表示此區域有幫助燃燒的X氣,於是做了個OK的手勢示意空氣沒問題。大家才敢把面罩掀開呼吸……」上述為某小說的部分內容,據此判斷,下列哪一個反應的生成物含有X氣?
- 已知氧氣的化學式是O2,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1個氧氣分子為32公克 (B) 32個氧氣分子為1公克 (C)每個氧氣分子的質量為6×1023公克 (D) 32公克的氧氣含有6×1023
- 根據歷史,人類利用銅器早於鐵器,但在博物館所保存的古物中,往往銅器多於鐵器,這可能與銅和鐵的何種性質有關? (A)重量及導熱、導電 (B)活性及表面生成物 (C)顏色及延展性 (D)硬度及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