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1914年刊行的《公學校國民讀本》卷十一第二十四課「吳鳳」的敘述:以前有位阿里山蕃的通事,叫做吳鳳。吳鳳想要阻止「殺人不當一回事、在祭典中供奉人頭」的阿里山蕃之惡習,要他們以先前砍的四十餘顆人頭,每一年用一顆。過了四十餘年,人頭已經用完,又讓他們忍耐了四年後,對他們說:「如果一定要出草的話,明天中午左右來,會有一個戴紅帽、穿紅衣的人經過這裡,可以砍那個人的頭。但會有報應,你們都會死。」第二天,阿里山蕃殺了戴紅帽子的人,才發現原來是吳鳳。他們因此相當悲傷,且擔心「不知道會有如何的報應」,阿里山蕃便祭祀吳鳳,並且發誓以後不再殺人。上述的吳鳳神話為日治時期杜絕獵首習俗並推行理蕃政策,所美化吳鳳的故事,而戰後國民政府沿用此故事,更加入儒家化色彩,賦予吳鳳修得善政的好形象,鄒族則被汙衊為野蠻民族。至20世紀後半葉隨著原住民正名運動的發起,吳鳳神話亦遭到鄒族人的抗議。請問關於原住民正名運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原住民的正名運動發生在1980年代,要求去除山胞、番仔等帶有歧視的稱呼,正名為原住民
(B)透過原民會的聲明,可知原住民有恢復固有姓氏的權力,此為原運中的唯一訴求
(C)1994年伴隨著總統民選的同時,國大修憲亦將憲法增修條文中的山胞修訂為原住民
(D)吳鳳神話亦在原住民的抗議下,進而將教科書中的內文刪除,而吳鳳鄉也更名為信義鄉。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