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1. 工作場所的禁止標示,表示其危險性屬於
(A)高度危險
(B)中度危險
(C)低度危險
(D)無危險。
(A)高度危險
(B)中度危險
(C)低度危險
(D)無危險。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2),B(0),C(0),D(0),E(0)
內容推薦
- 電流通過人體內產生的傷害是屬於(A)觸電災害(B)電氣災害(C)電擊災害(D)靜電災害。
- 勞工因事假,全年合計不得超過(A)7 天(B)14 天(C)21 天(D)28 天 且事假期間不給工資。
- 下列何者屬於災害發生的間接原因(A)個人身體缺陷(B)不安全動作(C)不安全工作環境(D)意外。
- 工場圖形標示,正三角形表示(A)警告(B)危險(C)注意(D)禁止。
- 被火燙、灼傷應該速用(A)冷卻水(B)溫水(C)油膏(D)熱水 除去餘熱。
- 機械設備常必須加以防護部位,下列那一個不包含(A)傳動部份(B)感電部份(C)操作部份(D)外觀。
- 汽油或油脂所引起的火災應使用(A)水(B)二氧化碳滅火器(C)衣物覆蓋(D)特殊化學乾粉。
- 下列何者不是噪音預防措施(A)減少噪音源(B)定期保養機械(C)隔離噪音源(D)穿戴防護衣。
- 開裂的割傷傷口宜使用(A)紗布(B)貼紙(C)膠帶(D)尼龍帶 貼於傷口。
- 從事電弧銲工作時,配戴防護目鏡之最適合遮光度為(A)1 號以下(B)2~3 號(C)3~4 號(D)6 號以上。
內容推薦
- 裝過汽油、柴油的油箱,於銲接、切割前,若不經處理易引起(A)中毒(B)燒傷(C)爆炸(D)發火。
- 電器機械器具有塵垢堆積會影響用電設備的(A)負戴(B)短路(C)散熱(D)磁場感應 而致損壞。
- 眼內有化學物或異物進入,宜(A)塗油膏(B)用清水沖洗(C)用硼酸清洗(D)保持原狀勿動。
- 使用鑿子時,其方向要朝身體(A)內方(B)外方(C)左方(D)右方 才安全。
- 機器沒有防護是屬於(A)不安全動作(B)事故(C)不安全狀態(D)傷害。
- 鑽床、手電鑽不必要的個人防護器材為(A)手套(B)安全眼鏡(C)安全帽(D)耳塞。
- 依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規定,未滿 30 歲之作業勞工,每(A)1 年(B)2 年(C)3 年(D)5 年 應作定期健康檢查。
- 工作場所除日常清掃外,應每隔(A)1 個月(B)3 個月(C)6 個月(D)1 年 大掃除一次。
- 人力搬運物料,其重量限制宜在(A)20 公斤(B)45 公斤(C)60 公斤(D)80 公斤 以下較安全。
- 工場僱用勞工人數未滿 30 人之事業單位,政府規定雇主應置安全衛生管理(A)師(B)佐(C)員(D)工 1 人。
- 二氧化碳銲接作業產生之弧光會傷害皮膚的是(A)紅外線(B)紫外線(C)可視光線(D)不可視光線。
- 汽車車體板金工廠之高噪音工作,宜配戴何種防護器具(A)安全帽(B)防火衣(C)口罩(D)耳罩。
- 空氣中粉塵容許濃度以(A)μ(B)mg(C)mg/m2 (D)m2 表示。
- 提舉物品的要領,宜儘量利用(A)背肌(B)腰肌(C)腹肌(D)腿肌。
- 我國勞工衛生法於民國(A)57 年(B)63 年(C)73 年(D)75 年 公佈實施。
- 人體最大電流忍受程度約(A)0.5~5mA(B)5~30mA(C)30~50mA(D)60~120mA ,若超過有致死的危險。
- 從事車體鑽孔工作時不宜配戴何種防護器具(A)眼鏡(B)手套(C)口罩(D)耳塞。
- 一個理想工作場所的光線,必須沒有(A)紅光(B)黃光(C)白光(D)藍光ˉ以避免引起視覺不良。
- 工場顏色用於明示注意,如碰撞等宜採用(A)黃色(B)紅色(C)綠色(D)白色。
- 汽車車體板金修護用手工具最佳防護法為(A)個人防護(B)工具自動防護(C)連鎖防護(D)機器防護。
- 電阻點銲機操作時,旁邊最好放置(A)水桶(B)防火毯(C)皮手套(D)滅火器 ,以策安全。
- PVC 材質燃燒時會產生(A)硝酸(B)異氰酸(C)鹽硫(D)硫酸 氣體。
- 下列何者不為眩光影響眼睛視覺因素(A)光源亮度(B)眼睛與光源距離(C)光束來源(D)光的顏色。
- 電銲工作時不可能引起(A)眼疾(B)灼傷(C)氣體中毒(D)噪音 傷害。
- 氧乙炔用橡皮管使用安全距離為(A)2m(B)3m(C)4m(D)5m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