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十九、中國寓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古典文學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寓言」一詞首見於《莊子‧寓言》:「寓言者,藉外論之。」先秦時,寓言集中在諸子散文裡,尚未獨立成篇,而是用以闡述不同學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張。如《呂氏春秋》以「刻舟求劍」比喻「拘泥不通」、「《甲》」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和別人犯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些,可是卻譏笑別人」。「《甲》」又以「乙」比喻「為求速成而未循序漸進,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都是著名的寓言故事。兩漢時,劉向所編的《說苑》、《新序》是勸誡性強的故事專集;魏晉南北朝的《笑林》一書開後世諷刺寓言、詼諧寓言之先河。唐、宋時將先秦說明思想的寓言轉為諷刺世態,「丙」將寓言獨立、擴大成為單篇文章,〈三戒〉為其代表作。到了元、明、清,文人畏懼文字獄,往往藉詼諧寓言揭露社會問題,針砭時弊,最著名的是劉基的「丁」。劉基「〈戊〉」一文主旨闡明行事用人必須權衡輕重、得失的道理。請由下列選項中判斷何者正確。
(A)甲應填入的書名是《論語》
(B)丙應填入的人名是柳宗元
(C)乙應填入的成語是「鐵杵磨針」
(D)丁應填入的作品是〈時務十八策〉
(E) 戊應填入的篇名為〈工之僑得良桐〉。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
統計:A(1),B(2),C(0),D(1),E(1)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