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 1970年代,美國積極加強與中共的友好關係,並派遣特使袐密前往北京,美國如此的外交作為,目的是
(A)做為牽制臺灣的政治籌碼
(B)希望使中共成為民主政治的國家
(C)改善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
(D)拉攏中共以對抗蘇聯
(A)做為牽制臺灣的政治籌碼
(B)希望使中共成為民主政治的國家
(C)改善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
(D)拉攏中共以對抗蘇聯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下列讀音何者正確?(甲) 「從」犯:ㄗㄨㄥˋ(乙) 抱「朴」子:ㄆㄨ(丙)「徂」徠山:ㄘㄨˊ(丁) 妖「嬈」:ㄋㄠˊ(戊)「遽」然:ㄑㄩˊ(己)「褊」狹:ㄅㄧㄢˇ (A) 甲乙丙 (B) 丁戊己
- 辛亥革命與國民政府的北伐皆成功,兩者在過程中有下列那一項相似處? (A)前者為各省響應,後者遭遇各省強力抵抗 (B)均是由南方諸省發動,最後皆攻至北京 (C)前者成功後並未達成革命派之理想,後者
- 毛澤東於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說明:「農民若不用極大的力量,絕不能推翻幾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權力。……每個農村都必須造成一個短時期的恐怖現象,非如此絕不能鎮壓農村反革命派的活動,絕不能打倒紳權。矯
- 57-58 題為一題組,請閱讀下列敘述再作答「鄧如雯殺夫案」是 1993 年 10 月 27 日轟動台灣社會的殺人案件。鄧女 15 歲時遭到林阿棋性侵後被迫下嫁,婚後 6 年打罵不斷,林阿棋甚至將一幼
- 【題組】大法官認為,猥褻的意義並非一般人難以理解,而且能為受規範者預見,並可經司法審查加以確認,因此未違背何項原則?(A)不得溯及既往原則 (B)禁止類推適用原則 (C)罪刑必須明確原則 (D)
- 有關西安事變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發生於對日抗戰期間 (B)發生地點在東北 (C)張學良要求馬上剿共,以武力挾持蔣中正 (D)事變後停止剿共,進而國共第二次合作
- 殷海光先生在論「知識分子的責任」時指出:「知識分子不止是讀書多而已,他更必須在心靈上具有獨立精神與原則能力。所以知識分子是為追求觀念而生活;他經常扮演社會文化批評者的角色,但往往也是創建社會文
- **南北對抗是指南方國家與北方國家之間的爭議。北方國家主要是指歐美等高度工業化、經濟發展超前、國民所得快速增長、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南方國家則是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開發中國家與落後國家。這些國家的產業
- 【題組】大法官會議接受聲請解釋案件,應先推定大法官多少人審查?(A)2 人 (B)3 人 (C)5 人 (D)15 人。
- 教育部於 2002 年公布《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宣示從小學到成人教育全面推動媒體識讀課程,以培養民眾具備主體意識,對媒體傳播內容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判斷。請問:下列對於媒體的認知,何者正確
內容推薦
- 在網路上搜尋關鍵字:1970年代、季辛吉、周恩來、尼克森、毛澤東、上海公報,請問會出現那個歷史事件? (A)越戰 (B)美國派第七艦隊巡防臺灣 (C)中共與美國建交 (D)石油危機
- 這是某個會議上的中國代表將開會情形回報國內的說明:「此次中國主張失敗之原因,一由於1917年3月間,日本與英、法諸國有膠澳讓歸日本之密約;二由於1918年9月,我國當局與日本政府有『欣然同意
- 1949年,政府播遷臺北,遷臺的頭十年,政局並不安定,有許多重大事件發生,影響到臺灣的生存。如:八二三砲戰發生,國軍予敵人以嚴重的打擊韓戰爆發,美國為了太平洋的安全,派艦隊協防臺灣λ蔣中正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導致歐亞兩戰場合流的關鍵是 (A)七七事變日軍全面侵華 (B)德國以閃電戰席捲波蘭 (C)德國向俄國進攻 (D)日本偷襲珍珠港
- 我國近代連續西化的過程中,產生變革的層面先後次序為何? (A)器物─政治社會體制─思想觀念 (B)政治社會體制─思想觀念─器物 (C)器物─思想觀念─政治社會體制 (D)思想觀念─政治社會體制
- 下列選項「 」中的字音,何者皆相同?(A)尊王「攘」夷∕天「壤」之別∕紛紛「嚷嚷」(B)霪雨「霏霏」∕流言「蜚」語∕「緋」聞(C)浪費公「帑」∕「駑」馬十駕∕劍拔「弩」張(D)縱橫「捭」闔∕「稗」
- 六四天安門事件起因於何事而愈演愈烈成為群眾運動? (A)念胡耀邦 (B)抗議趙紫陽下臺 (C)聲援魏京生 (D)要求華國鋒開放經濟
- ( )下列關於「維也納會議」的陳述何者「錯誤」? (A) 造就了十九世紀前期,歐洲大陸和平的架構 (B) 保守勢力進行的政治安排 (C)成功的復辟歐陸國家的封建王朝 (D) 「正統」與「補償」原
- 【題組】Jolin 運用 GIS 中的疊圖分析功能,以圖(十四)與今日台南市圖幅的地形圖相疊合,請問Jolin 將會發現哪一項驚人的變化? (A)沿海陸地面積大幅擴張(B)河川規模大幅縮減 (
- 孫中山先生之所以採取「聯俄容共」的策略,其主要背景為何? (A)俄國真心誠意幫助,打動孫中山先生之心 (B)革命事業屢遭挫折,亟須得到俄國援助 (C)一心嚮往共產主義革命,相信馬克思主義可以救
- ( )上課時,老師提到1878和1884年歐洲列強在德意志帝國召開兩次柏林會議,會議所針對的議題並不相同。幾位同學討論時,各人有不同的見解,何者是「錯誤」的? (A) 1878的柏林會議,犧牲了
- ( )七月革命後,歐洲各國也紛紛爆發革命,但先後都被政府撲滅,唯一成功的是 (A)比利時 (B)荷蘭 (C)波蘭 (D)普魯士
- ( )美國威爾遜總統在一次大戰結束後,提出什麼計畫,意圖解決與防範國際上的紛爭,促進和平? (A)馬歇爾計畫 (B)大躍進計畫 (C)十四點計畫 (D)五年計畫
- 中共政權建立至今,先後掌握軍政大權的領袖有①毛澤東②鄧小平③華國鋒④江澤民⑤劉少奇。若按照時間順序應為 (A)①②⑤③④ (B)①⑤③②④(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②⑤④
- ( )歐洲自十六世紀起,各國一直在爭霸,直到何時才達到均勢的局面? (A)法國大革命時 (B)拿破崙崛起時 (C)維也納會議後 (D)一次大戰後
- ( )俾斯麥拿破崙λ路易.拿破崙μ梅特涅等四人曾一度掌控歐洲局勢,若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λμ (B)μλ (C)λμ (D)μλ
- ( )法國在「二月革命」以後即處在誰的控制之下? (A)拿破崙 (B)路易.拿破崙 (C)路易.腓力 (D)路易十八
- ( ) 1904年,當「英法協定」達成時,它所象徵的意義何者「不正確」? (A)英國放棄了「光榮孤立」的原則 (B)法國進一步突破被孤立的窘境 (C)歐洲的國際衝突更加激化 (D)三國協約已然形成
- 臺灣對大陸政策的演變,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蔣中正時期,堅持漢賊不兩立的反共大陸政策 (B)李登輝後期,提出特殊國與國論 (C)蔣經國時期,堅持三不政策,但開放民間交流 (D)李登輝初期,
- ( )1920年在柏林舉行西方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反藝術展中,參觀者穿過一間公共廁所進入畫廊,並且由一名身穿首次領受聖餐服裝及朗讀淫穢詩的女孩接待。一隻穿著德國官員制服的模型豬懸掛在天花板上。此一
- ( )1920年代,一位將軍把國家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國的行列裡拯救出來。他不但實施一連串的西化政策,同時更因為成功遏止希臘的攻擊,讓協約國得以重新訂約,使他的國家成為戰後唯一不用賠款的同盟國。
- ( )那一個革命之後,歐洲各國政府的改革已成時勢所趨? (A)法國二月革命 (B)法國七月革命 (C)俄國十月革命 (D)法國大革命
- ( )提示一:他的作品表達了對貧民痛苦的極度同情,也加速了社會改革的進行。提示二:他的這部著作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忠實地描述了革命的激情、暴力與大時代兒女的情懷。根據兩則提示,此處的「他」是誰?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下列有關其對外關係發展的敘述,何者有誤? (A)1950年到1979年間,由於美國全球戰略及外交政策的改變,使得雙方關係由對抗而逐漸走上改善,並進而發展正式外交 (B)1
- ( )為何工業革命會造成新帝國主義的形成? (A)工業化的國家產生激烈的競爭 (B)商業資本社會取代了工業資本社會 (C)使經濟由商業革命轉化成工業革命 (D)掙脫了基督教的束縛,走向民主式的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