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下列「」中的詞語,何者為偏義複詞?
(A)「阡陌」交通
(B)「俯仰」無愧
(C)相伴「左右」
(D)忘路之「遠近」。
(A)「阡陌」交通
(B)「俯仰」無愧
(C)相伴「左右」
(D)忘路之「遠近」。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0),C(0),D(2),E(0)
內容推薦
- 下文畫底線處,各自引用了誰的典故?即便你有謫仙之才,心高氣傲。但一醒來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哪些不需要人煩惱操辦?才人也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了。(A)李白/陶淵明 (B)杜甫/李白 (C)
- 以下是一段關於論語的說明,其中畫底線處何者正確?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書,由孔子及其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與人格,構成儒家學說體系的基本框架:以「義」為核心,以「忠恕
- 世紀中期,太平軍橫掃十八省,攻克六百城,立國建號。有關太平天國政權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實施共產制度,切實改善貧民生活 (B)對民間信仰的著名寺廟保護修復 (C)統治者借耶和華、
- (甲)林則徐禁煙(乙)鴉片戰爭(丙)英法聯軍(丁)亞羅船事件。這些史事依發生時間先後排列,正確為何? (A)甲乙丁丙 (B)乙丙甲丁 (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
- 下列「 」中的國字,何者不能互相代換? (A)尋「向」所誌──曏 (B)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筵 (C)便「要」還家──邀 (D)或師焉,或「不」焉──否。
- 下列「」內何者為動詞? (A)「落」英繽紛 (B) 「尋」病終 (C)「賢」賢易色 (D)益者三「樂」。
- 2009年佳士得公司的拍賣會出現『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中的鼠首和兔首,引起軒然大波。請問,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可能是因為哪一場戰爭而被劫掠走?(A)英法聯軍 (B)甲午戰爭 (C)中法戰爭 (
- (二)昔者禹( 5 ),而天下平;周公( 6 ),而百姓寧;孔子( 7 ),而亂臣賊子懼。詩云:『( 8 ),則莫我敢承。』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 9 ),( 10 ),以承
- 下列各詩句,何者所用典故與陶淵明有關? (A)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B)此地別燕丹,壯士髮衝冠 (C)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D)歸來北窗下,復採東籬菊。
- 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或時代下,會產生不同的意思。下列選項「 」中的詞語,何者意思兩兩相同? (A)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尖峰時刻,「交通」堵塞 (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身陷「絕境」,
內容推薦
- 古人行文為求簡潔,常省略主語,以下句子,□表示省略的主語,依序應為:(甲)□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乙)問所從來。□具答之。(丙)□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A)漁人、村人、村人 (B)村
- 對於祖父母、父母提稱語的使用,正確的選項是 (A)知之 (B)臺鑒 (C)如晤 (D)膝下。
- 下列「 」中的「乃」字,何者與「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之「乃」意思相同?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 (C)頗有「乃」父之風 (D) 見漁人,「乃」大驚。
- 針對下列報導,提出刪除冗贅意見,何者最為恰當? 自然環境優美,(甲)但生產條件惡劣的不丹,有百分之九十七的人表示:「我很(乙)非常滿足。」不丹街上沒有(丙)看得到乞丐、娼妓和遊民,城鄉差距不大
-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說明何種意涵? (A)劉子驥修養未入臻境 (B)無心方能到達超越之境,刻意反而不得 (C)劉子驥虛有其名 (D)惦念紅塵之士,無法到達美
- 《論語.學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句中「致其身」意謂 (A)獻身盡職,忘己忘家 (B)誠心誠意,完全服從 (C)不畏小人,正直敢言 (D)唯命是從,同流合汙。
- 〈桃花源記〉中,作者連用「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三短句,想要表達什麼? (A)暗示漁人從理想世界回到現實路程之迅速 (B)點出時光飛逝,物是人非之感 (C)寫出漁人行色匆匆,欲向官府炫
- 下列有關〈桃花源記〉的敘述,何者錯誤? (A)「處處誌之」乃指漁人預存機心,想記得到桃花源的路,以便帶人到桃花源 (B)「先世避秦時亂」暗示了陶淵明厭棄黑暗現實的想法 (C)「有良田、美池、桑、
- 下列各組「 」中的字義,何者兩兩相異 (A)便扶「向」路/尋「向」所誌 (B)便「舍」船/屋「舍」儼然 (C)「具」答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D)「復」前行/「復」行數十步。
- 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歷史上曾經出現眾多不同的名稱,請問:下列何者不是南京曾有的名字? (A)建業 (B)雒邑 (C)江寧 (D)天京。
- 下列「 」中的成語,何者使用正確? (A)沒想到他的成績如此「差強人意」,補考了兩次,還是留級了 (B)年屆古稀,致仕還鄉,可以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樂了 (C)在忙完整個籌備工作後,他已累得「
- 〈桃花源記〉中,從「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二句中的「忘」「忽」二字暗喻無心無求才能夠進入桃花源,此二句與下列何者形成對比? (A)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B)復行數十步,豁然開
- 小華坐時光機回到宋朝,遇見蘇軾、蘇轍兩人,請問他應該稱呼對方甚麼? (A)賢伉儷 (B)賢喬梓 (C)賢昆仲 (D)賢賢易色。
- 下列成語與「功虧一簣」意思相似的選項共有幾個? (甲)功敗垂成;(乙)半途而廢;(丙)貪天之功;(丁)功成不居;(戊)前功盡棄;(己)徒勞無功 (A)五 (B)四 (C)三 (D)二個。
- 下列文句與其所指人物的配合,何者正確? (A)「天上謫仙人」──賀知章 (B)「不願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 (C)「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蘇軾 (D)「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介韓歐之
-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與下列何者文意相近? (A)學而不思則罔 (B)學然後知不足 (C)思而不學則殆 (D)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清末大臣李鴻章的一生就是一本中國近代史,在下列哪一項歷史事件他不是主要的參與者?(A)平定太平天國 (B)推動戊戌變法 (C)簽訂馬關條約 (D)創建江南機械製造局。
- (甲)而立之年;(乙)及笄之年;(丙)耳順之年;(丁)弱冠之年。上列年齡若由長至幼排列,應為下列何者? (A)甲丙乙丁 (B)乙丙丁甲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
- 「賢賢易色」的主張,意近於下列何者? (A)人有旦夕禍福 (B)忍一時風平浪靜 (C)不以外貌取人 (D)時機不等人。
- 老師希望同學撰寫一份有關陶淵明的報告,以下是小新到圖書館借的幾本書,何者不適用? (A)《中國隱逸詩人研究》 (B)《魏晉南北朝詩選》 (C)《唐宋八大家文鈔》 (D)《靖節先生詩文集》。
- 下列選項中,何者可以用來形容桃花源中的世界? (甲)老者安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乙)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丙)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 一、默寫(16%) 請直接寫於考卷上,請勿用鉛筆。每錯漏字扣0.5分。 初極狹,……具答之。
- 二、國字注音(12%) 請直接寫於考卷上,請勿用鉛筆。【題組】嘆「惋」
- 磁通密度單位中,1 Gauss = _______ Tesla。(1分
- " "符號,表示氣壓系統中的(A)節流閥(B)制動器(C)泵浦(D)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