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下列是各寺廟的對聯其中一聯,何者配對正確?
(A)四方崇正氣,百姓仰青天---岳王廟
(B)大慈大悲,到處尋聲救苦---觀音廟
(C)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土地公廟
(D)陽間三世,積善作惡皆由你---月老廟
(A)四方崇正氣,百姓仰青天---岳王廟
(B)大慈大悲,到處尋聲救苦---觀音廟
(C)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土地公廟
(D)陽間三世,積善作惡皆由你---月老廟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道ㄎㄨㄟˊ( )
- 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4分)
- 下列何者並非是孟子認為上天讓這個人經歷一些磨鍊的主要目的?(A)動心 (B)忍性 (C)曾益其所不能(D)成為法家拂士
- ㄅㄢ回一城( )
- 「狙」公( )
- 下列有關對聯的敘述何者錯誤?(A)平起仄收 (B)對仗工整(C)辭意貼切(D)詞性相同
- 下列有關孟子一書的敘述何者有誤?(A)由孟子編纂寫成(B)是儒家代表作品之一(C)內容記錄孟子思想,強調國君須施行仁政(D)採語錄體形式
- 「拂」士( )
- 職業病是一種職業災害,廣義而言係指就業場所之建築物、設備、原料、材料、化學物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勞工(A)疾病(B)傷害(C)殘廢(D)死亡。
- 下列哪一個詞語的意思和「曇花一現」的課本注釋不同?(A)驚鴻一瞥 (B)經年累月 (C)過眼雲煙(D)稍縱即逝
內容推薦
- 「鐫」刻( )
- 時ㄇㄠˊ( )
- 行拂亂其所為
- 聰ㄒㄧㄚˊ( )
- 「扞」格( )
- ㄒㄧㄚˊ想( )
- 揮金如土
- 下列文句,何者完全沒有錯別字? (A)老闆對員工相當嚴苛,令人有動輒得咎之感 (B)這起食安事件明顯是人謀不贓所致(C)他口才很好,說起話來辨才無礙,滔滔不絕 (D)這案件錯綜複雜,令人匪疑所思。
- 曇花一現
- 下列「 」中的字,何組的音、義皆相同? (A)「擇」善固執/口無「擇」言 (B)灑「掃」庭院/橫「掃」千軍 (C)「予」以清除/「予」取予求 (D)既往不「咎」/「咎」由自取。
- 關於〈紙船印象〉一文的內容,下列之敘述何者說明錯誤? (A)「有些像是飛鳥掠過天邊,漸去漸遠」意謂往事隨時間逐漸淡忘 (B)「或千里單騎,或比肩齊步」用以說明紙船的大小及數量(C)「曹操的戰艦—
- 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箠焉。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句中的「於」字,與下列何者同義?(A)苛政猛「於」虎 (B)「於」事無補 (C)是法不信「於」民(D)生「於」斯,長「於」斯。
- 〈那默默的一群〉一文啟示我們要養成盡心盡力的責任感和服務人群的精神。下列文句,何者與此態度無關? (A)即便是一枚小螺絲釘,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B)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把我們當成火炬,不是照亮
- 下列哪一組成語彼此間的關係與其他三組不同?(A)揮金如土/一擲千金 (B)曇花一現 /數見不鮮 (C)室如懸磬/家徒四壁 (D)望風披靡/勢如破竹。
-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體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 下列文句「 」中的成語,經替換後何者運用錯誤? (A)論起榮華富貴,原不過是「過眼雲煙」—曇花一現 (B)這件事「木已成舟」,你應該勇敢面對現實—米已成炊 (C)他非常不用功,每次考試總是「敬陪末
- 下列選項中,何者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所表示的季節相同?(A)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B)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C)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D)不覺商意滿林薄,蕭
-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使用的修辭技巧與下列何者相同? (A)從來沒有一寸路面會在她們的掃把底下漏掉 (B)母親心裡正掛記這些事,煩亂憂愁不堪,但她仍然平靜和氣的為孩子摺船 (C)十
- 下列俗諺與成語的配對,何者最正確? (A)當面是人,背後是鬼-面惡心善(B)這山望見那山高-精益求精 (C)好天防陰天,好年防荒年-居安思危 (D)刀鈍石上磨,人笨要多學-學思並重。
-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 關於《論語》一書的說明,下列之敘述何者錯誤? (A)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 (B)僅收錄孔子的弟子與再傳弟子之間的對答 (C)是中國最早的語錄體著作 (D)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述編輯而成。
- 關於〈論語選〉一文的內容,下列之敘述何者錯誤? (A)「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近於「安貧樂道」 (B)「學而時習之」意近於「溫故知新」(C)「擇其善者而從之」意近於「見賢思齊」 (D)「三人行必
- 在〈差不多先生傳〉一文中,差不多先生把紅糖買成白糖,把山西說成陝西,由此可知差不多先生是什麼樣的人? (A)敷衍苟且 (B)愚昧無知(C)有板有眼 (D)大智若愚。
- 「勢到七八分則已,如張弓然,過滿則折。」(薛瑄讀書錄)這段話說明做事態度應如何? (A)積極冒險(B)瞻前顧後(C)留有餘地(D)循規蹈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