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某位退休將領回憶民國47年的一場戰事:「……遠在十餘海里之外的美國軍艦,急遽向我發出疑問:『你們還活著嗎?』未及回答,他們又來電報:『不必回答,我已見到你們的反擊炮彈,長虹破空,落到彼岸……。』」請問:有關上述戰事的敘述,何項正確?
(A)這場衝突發生在八年抗戰時期
(B)美國派軍直接加入這場衝突
(C)這場衝突爆發於金門
(D)最後交戰雙方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A)這場衝突發生在八年抗戰時期
(B)美國派軍直接加入這場衝突
(C)這場衝突爆發於金門
(D)最後交戰雙方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這場戰役」規模不大,僅能算是師級戰役,目標也只是福建沿海的兩座小島,但其影響非常深遠,蔣經國認為:「這場戰役是國民黨的轉折點。」同年 12 月底,中華民國政府遷臺,海峽兩岸形成分裂分治的局面
- 「民國 47 年,金門遭炮擊數萬發,美國總統艾森豪下令將地中海第六艦隊調遣一半到臺灣海峽,與第七艦隊會合,加上從本國和菲律賓調來的,美軍在臺灣海峽就有航空母艦 7 艘、重巡洋艦 3 艘、驅逐艦
- 臺灣在不同政權統治下,官方設置的教育機構,名稱有明顯的差異,如:(甲)國民中學 (乙)公學校(丙)書院 (丁)西學堂。若按其出現的時間先後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 民國 40 年代起,臺灣人口自然增加率曾高達 5%;民國 50 年代,臺灣人口突破千萬大關,增加快速。請問:這個時期人口增加的主因為何? (A)衛生條件的改善 (B)家庭計畫的實施 (C)
- 臺灣近五十年來的經濟發展與建設成就,享譽全球,曾被喻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回顧五十年來,臺灣曾經歷一些階段,並採取若干措施,如:(甲)推動產業升級,發展高科技產業 (乙)獎勵投資,拓展海外貿易
- 亞洲某地區發生衝突之際,一位美國官員建議其政府,應當採取具體措施援助臺灣。他指出: 「保衛臺灣人民利益,以及維護太平洋地區和平與安全的計畫,如果僅由聯合國推動,不可能有任何效果。只能由美國提這
- 魯夫閱讀一篇名為「1960 年代的臺灣」的文章。請問:在這篇文章中,魯夫不可能讀到下列何項敘述?(A)中國國民黨長期執政,造成「白色恐怖」 (B)加工出口區陸續成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 (C)我
- 1980 年代有一批年輕導演,如楊德昌、侯孝賢、柯一正等,拍攝「光陰的故事」 、「兒子的大玩偶」等小成本作品,意外點燃了「新電影」風潮。此類電影多改編自臺灣作家的小說,和「鄉土文學」相呼應,也
- 兩岸分治後,雙方一直處於對立的情況,民國 82 年,我國辜振甫先生曾與對岸汪道涵先生,於新加坡舉行世人矚目的「辜汪會談」。請問:當時臺灣面臨兩岸問題所採取的外交對策為何? (A)兩岸分治後,中
- 臺灣在某場戰爭爆發後,敵軍不只轟炸城市與水庫,也封鎖港口,肥料無法順利進口,影響農業生產。許多年輕人被徵調到國外作戰,不僅勞動力短缺,農業產量下降,政府還不斷將糧食運往前線,導致本地糧食不足。
內容推薦
- 民國60年代,下列何人在擔任行政院院長時提出十大建設,發展臺灣的基礎建設,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 (A)蔣中正 (B)陳水扁 (C)蔣經國 (D)李登輝。
- 在民國 年代,下列哪四個國家由於經濟蓬勃發展,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A)日本、臺灣、新加坡、香港 (B)臺灣、新加坡、香港、中國 (C)臺灣、新加坡、香港、南韓 (D)日本、中國、香港
- 政府為解決臺灣農村長期地權不均的問題,乃在民國 年前後,徵收地主的土地,讓佃農取得土地所有權。這是實施下列何種措施? (A)三七五減租 (B)公地放領 (C)耕者有其田 (D)農地重畫
- 政府為了減輕佃農的負擔,規定地租不可超過佃農收入的 5%,這是屬於下列何種農業措施? (A)三七五減租 (B)公地放領 (C)耕者有其田 (D)農地重畫。
- 由政府將公有的農地釋放出來,賣給需要土地的農民,這應是下列何種措施? (A)三七五減租 (B)公地放領 (C)耕者有其田 (D)農地重畫。
- 堯堯要出國觀光,他可利用中山高速公路到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搭乘飛機。這是享受下列哪一項重大建設的成果? (A)四年經建計畫 (B)十大建設 (C)十二項建設 (D)國家建設六年計畫。
- 小峰若要從臺北直接到高雄,在交通上他可能會運用到十大建設中的哪兩項建設? (A)中正國際機場、北迴鐵路 (B)中山高速公路、北迴鐵路 (C)蘇澳港、中正國際機場 (D)鐵路電氣化、中山高速公路。
- 民國 年代,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的目的為何? (A)吸引外資投入 (B)穩定物價 (C)抑止通貨膨脹 (D)利用大型基礎建設帶動景氣復甦。
- 民國 年代,戰後臺灣經濟復興的重要推動者李國鼎,認為在求富與求均之間,臺灣在當時仍是開發中國家,最迫切的課題就是求富。請問:當時李國鼎等財經官員為了求富,實施哪一項經濟政策或措施? (A)
- 民國 年代,政府制定「獎勵投資條例」,以租稅減免為主要手段,繼續吸引更多外資前來臺灣。下列何者為當時的景況? (A)設置加工出口區 (B)推動耕者有其田 (C)設置科學工業園區 (D)鼓
- 附表是臺灣戰後經濟發展的過程表。表中「丁」代表的應該是下列何者? (A)出口導向 (B)發展高科技產業 (C)進口替代 (D)十大建設。
- 政府為改善國內經濟環境所推動的十大建設,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下列哪一項建設位於臺灣的東北海岸?(A) (B) (C) (D)
- 口服藥物時,鹼性藥物較酸性藥物易留在胃中,此現象的主要原因為何?(A)鹼性藥物較耐酸性,不易分解(B)鹼性藥物會抑制胃分解酶的分泌(C)鹼性藥物易與脂溶性食物結合(D)鹼性藥物在胃中帶正電荷不易吸
- ( )臺灣歌謠《媽媽請你也保重》:「若想起故鄉,目屎就流落來,免掛意,請妳放心,我的阿母。雖然是孤單一個,雖然是孤單一個,我也來到他鄉的這個省都,不過我是真勇健的,媽媽請妳也保重。」依上文所述
- 在臺灣與中國大陸終止交流 年之後,政府終於開放臺灣人民至中國大陸探親,這是哪一位總統任內的措施? (A)嚴家淦 (B)蔣經國 (C)李登輝 (D)陳水扁。
- 所謂「臺灣奇蹟」是指臺灣經歷了下列何事? (A) 年代以後的四十年間,臺灣的經濟與社會自貧窮落後轉變成繁榮進步 (B) 年代以後,臺灣工業發展逐漸取代日本、義大利等國,成為世
- 解嚴以後,政府著手進行若干重要的教改措施。臺灣教改的目的是為了與世界接軌、適應時代需求與發展學生多元智慧等理念的落實,下列何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項目? (A)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B)重視國語運動
- ( )民國 年代,許多知識分子對臺灣的發展有更多的反省,知識分子把寫作的重點轉移到關心周遭環境,強調鄉土情感,掀起何種文學類型的盛行?(A)鄉土文學 (B)懷古文學 (C)保護環境文
- 解嚴之後,臺灣在政治社會逐漸開放,文化朝向多元化發展後,下列哪一種文化得到更多的重視?(A)中華文化 (B)歐美文化 (C)本土文化 (D)日本文化。
- 光復初期,臺灣的國民學校裡常可見到「我要說國語,不說方言」的標語。這是受到當時政府推行的哪一項政策所致? (A)民生主義政策 (B)推廣中華文化 (C)本土化政策 (D)多元語言政策。
- 陳爺爺跟小芳分享早年生活體驗,下列哪一情景最能反映民國30年代後期通貨膨脹嚴重的問題?(A)四萬舊臺幣兌換一元新臺幣(B)推行十大建設增加就業機會(C)推動貿易國際化與自由化(D)設立加工出口區鼓
- 大同伯在「島嶼記憶分享會」中憶及年輕時在高雄加工出口區生產電器用具,每天看到數以萬計的人潮往返工作地點,政府以廉價土地租金及水電吸引外資設廠。請問大同伯分享的應該是下列哪一時期的情況?(A) 民國
- 芝琳在報紙上看到今年是《臺灣關係法》(TRA)的40周年,美國國務院4月11日表示台灣是重要夥伴,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將安排為期一年、
- 臺灣歷史上曾有兩個時期的執政者推行「國語」政策,對臺灣居民生活造成影響。請問上述兩種「國語」先後是指哪兩種語言?(A) 荷蘭語、北京話 (B) 北京話、日語(C) 日語、北京話 (D) 北京話、客
- 關於今年中美貿易戰議題,五月份的新聞報導中美貿易戰升溫,雙方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成本勢必轉嫁給消費者,最近美國有一筆3億雙的運動襪訂單,原本下單給中國卻急著轉到世界各地,彰化社頭就是其中之一。上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