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第 24–26 題 【甲】舊志誤謬,文采不彰,其所記載,僅隸有清一朝,荷人、鄭氏之事,闕而弗錄,竟以島夷、海寇視之。烏乎!此非舊史氏之罪歟?且府志重修於乾隆二十九年,臺、鳳、彰、淡諸志,雖有續修,侷促一隅,無關全局,而書又已舊。苟欲以二三陳編而知臺灣大勢,是猶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其被囿也亦巨矣。(連橫〈臺灣通史序〉) 【乙】《閩海紀要》為清代禁書,而鄭氏之信史也,故余喜而刊之。某君讀後語人曰:「此書所載,多與臺灣府志不同,雅堂校刊時,何不改之?」余曰:「此書之價值正與臺灣府志不同。夫府志為清代官書,其載鄭氏辭多誣蔑,而此為私人著作,據事直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此其所以可寶也。」余謂讀史當多讀野史,考證異同,辨析是非,方不為官書所囿。(連橫《連雅堂文集》)
24. 作為《臺灣通史》的「作者自序」,甲文的寫作策略為何?
(A) 指出臺灣雖有歷朝「斷代史」卻無「通史」
(B) 檢討臺灣舊史書散佚的原因,呼籲保存歷史
(C) 回顧歷來的臺灣史書典範,希望能繼承傳統
(D) 以臺灣向來缺乏優質史書,凸顯該書的必要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06667
統計:A(13),B(14),C(7),D(38),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