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 焦耳「熱功當量」實驗,須控制重錘緩慢下落之目的為何?
(A)保持一定的動能
(B)勢能之損失不計
(C)重錘之動能可不計
(D)熱能較不會散失
(A)保持一定的動能
(B)勢能之損失不計
(C)重錘之動能可不計
(D)熱能較不會散失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2),D(0),E(0)
內容推薦
- 25 有關人工耳蝸最新的蝸軸周邊電極(perimodiolar electrode),以下何者不是它的優點?(A)較接近螺旋神經節細胞,因此需要的刺激電流(current)較小(B)提供較佳的位置編碼
- 27 語音聽辨測試(speech identification test)在評估助聽器配戴後結果(outcome)之角色,以下何者正確?(A)語音聽辨測試對助聽器助益的評估是既足夠(sufficien
- 32 平均而言,在噪音環境下,嬰兒及學齡前兒童各需比成人高出多少 dB SNR 之訊噪比,才能達到相似的語音聽辨分數?(A)嬰兒 7 dB 學齡前兒童 3 dB (B)嬰兒 10 dB 學齡前兒童 6
- 17 壓縮策略中之高頻低音量增強(TILL, treble increase at low levels)最主要的目的是下列何者?(A)降低音節間強度差別(reduce inter-syllabic
- 8 使用實耳測量(real-ear measurement)進行助聽器聲電效益評估及驗證時,如果測量的是右耳,測試音來源的最佳角度為:(A)正前方 (B)右方 45 度角 (C)右方 60 度角 (D
- 24 目前研究顯示,不論使用何種人工耳蝸的語音編碼策略,電極的刺激速率越快,母音與子音的聽辨力越高。但對大多數受試者而言,當刺激速率超過以下何值時,語言聽辨便不再因刺激速率的增加而提高?(A) 300
- 一塊小石頭被斜向拋到空中,然後落地。對此過程之敘述,以下何者正確? (A)石塊在最高點時,位能最大 (B)石塊上升時,力學能持續增加 (C)石塊在落地瞬間,力學能最大 (D)石塊落地時,加速度
- 31 在嬰幼兒助聽器選配中,要計算幼兒耳道中之聲壓值,除了使用真耳耦合器差值(RECD, real-ear tocoupler difference)之外,也可使用以下何值?(A)聲場中之行為聽力閾值
- 16 使用壓縮策略的目的之一是增加佩戴時的舒適感,此時的壓縮閾值應約在多少 dB SPL?(A) 50 dB SPL (B) 60 dB SPL (C) 70 dB SPL (D) 80 dB SPL
- 7 目前成人植入人工耳蝸的效果,在術前無法完全正確預測。許多因素與變項都有相關或程度不同之預測能力。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以下四種變項中,何者最有預測價值?(A)聽損時間的長短(duration of
內容推薦
- 33 以下均是傳統的骨導式助聽器的缺點,那項敘述有誤?(A)骨導式助聽器對兩耳的刺激相似,以致對噪音中語音聽辨力幫助有限(B)骨導式助聽器對低頻提供過大的增益,但對高頻則明顯不足(C)無法針對兩側的內
- 28 研究比較單頻道及雙頻道助聽器的喜好度時發現,下列何種聽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明顯喜好雙頻道助聽器?(A)傳導型聽損 (B)高音急墜型聽損 (C)重度至極重度聽損 (D)平坦型聽損
- 34 實耳測量一個曾接受乳突手術(mastoidectomy)的耳朵,所得到的外耳道共振(或稱 REUR, real-earunaided response),以下何者有誤?(A)外耳道共振可能與正常
- 35 當患者配戴新的助聽器兩週後回來微調(fine tuning),抱怨聽自己講話的聲音十分不舒適,但聽別人講話則還好。此時以下四種狀況都有可能,那種可能性最大?(A)助聽器或其耳模造成耳道過度阻塞(
- 44 關於雙側配戴聽能輔具的優勢,以下何者為非?(A)提高音源辨位的能力,辨識垂直方向比水平方向好(B)增加語音清晰度(C)雙耳有加成效果(binaural summation)(D)避免未戴的一邊越
- 右圖為中國河北省大、小都市之分布,從中可以觀察到都市規模與個數之間的關聯。請問:此種分布關聯可以下列哪一概念來解釋? (A)推拉理論 (B)城鄉關係 (C)區位聚集 (D)中地理論
- 52 有關壓縮起點音量(kneepoint)的控制,下列那一項敘述不妥?(A)傳統壓縮控制,會影響 MPO 與壓縮起點音量(B)傳統壓縮控制通常使用在輸入壓縮型助聽器(C)聽閾起點音量(thresho
- 45 助聽器耳模通氣孔(venting)的效能不包括下列何者?(A)降低悶塞感 (B)減少回饋音(feedback)(C)削減大量低頻的增益 (D)平衡氣壓
- 36 根據 Moore 等人的研究及建議,助聽器微調的第一目標是適合的響度(loudness),85 dB SPL 的語音應被判斷為“大聲(loud)",如果患者評斷 85 dB SPL 為不舒適地大
- 62 下列語言編碼策略中每個週期會策略性捨去數個電極不去刺激,除了那一項例外?(A) ACE(Advanced Combined Encoding) (B) n of m(C) SPEAK(spect
- 53 依助聽器之聽閾法處方,下列何者不是三個必要步驟之一?(A)依聽力圖算出各頻率須放大的音量(B)把放大音量目標值轉換為助聽器全開 2 cc 耦合器數值(C)以功能式增益或塞入式增益來檢驗助聽器是否
- 46 根據 ANSI S22 定義,助聽器中高頻率音壓平均值(HF-average)是指那些頻率的平均值?(A) 500, 1000, 2000 Hz (B) 800, 1600, 2500 Hz
- 37 當助聽器使用者回來微調時抱怨在安靜環境下助聽器還是太吵,以下敘述何者錯誤?(A)有可能是助聽器的內部噪音(internal noise)引起(B)有可能病人不了解,即使在安靜環境下,正常聽力的人
- 71 有關助聽器所引起之阻塞效應(occlusion effect)(即使用者感到自己說話的聲音空洞或有迴音),以下敘述何者有誤?(A)常發生在低頻聽力較佳,低頻聽閾小於 40 dB 的使用者(B)阻
- 63 學語後失聰成年人植入人工電子耳的適合條件,何者有誤?(A)年紀小於 65 歲 (B)失聰時間愈短愈好(C)保留殘存低頻聽力有助復健 (D)中風與失智對復健成效具影響
- 54 助聽器的處方策略中何者屬於 POGO 的主張?(A) 1/3 的增益比 1/2 增益更適合重度聽損者(B)換算 MPO 時會使用 MCL 值(C) 250 Hz 及 500 Hz 給予較低的增益
- 47 下列何者為助聽表現的主觀法?(A)功能性增益測量(functional gain) (B)個案判斷戴上助聽輔具後的障礙程度(C)實耳測量 (D) 2cc 連結器測量
- 38 在數位訊號處理中,對輸入信號的取樣速率(sampling rate)十分重要,如果我們需要的高頻訊息約到 10 KHz,為避免訊號失真,取樣速率至少要達到下列何者?(A) 10 KHz (B)
- 72 製作耳模(earmold)的材料中,以下那一類最不會引起皮膚的過敏?(A)壓克力(acrylic) (B)乙烯基(vinyl)(C)聚乙烯(polyethylene) (D)橡膠(rubber)
- 64 紐式人工電子耳採取雙極刺激模式,若欲改變刺激時間(pulse duration),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延長刺激時間(pulse duration)可以降低閾值(B)延長刺激時間(pulse
- 55 有關自動增益控制助聽器(AGC HA),何者為非?(A)與線性助聽器比較,在高噪音背景中信噪比(SNR)較差(B)一旦達特定的音量,增益值會隨輸入音量的增加而減小(C)減小輸入音量的動態範圍,使
- 48 有關 tubing 的音響修飾作用何者為非?(A)縮短長度會使頻率反應的尖峰往低頻率移動 (B)增加長度會增加低頻的音量(C)減小內徑會使頻率反應往低頻率移動 (D)內徑厚較可防止回饋音(fee
- 39 反饋音(feedback)的產生必須有兩個狀況:一個是循環增益(loop gain)(即放大後之音量減去因漏音而又回到麥克風之音量),另一個是循環相位(loop phase),何時會產生反饋音?
- 73 有關麥克風位置效應(MLE, microphone location effects),以下敘述何者正確?(A)測試聲音來源的角度對 MLE 沒有影響(B)一般而言,MLE 在耳掛型助聽器比耳內
- 65 對於幼兒人工耳蝸植入者第一次開機時的編制程序(programming),目前最常使用的客觀(objective)測量法為下列何者?(A)電刺激誘發鐙骨肌反射(ESRT, electric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