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
- 45 常用來衡量政府規模尺度的是:(A)國民生產毛額(B)政府的經常支出占國民生產毛額的比重(C)國內生產毛額(D)政府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
- 46 若將數量放在橫軸,價格放在縱軸,則最適公共財量之決定應是由其供給線與何者之交點決定?(A)個人需求之水平加總(B)個人需求之垂直加總(C)個人需求之平均(D)個人需求之最高者
- 47 德國財政學者華格納(A. Wagner)認為政府支出增加的百分比會比國民所得增加的百分比要:(A)高(B)低(C)一樣(D)先高後低
- 48 在污染造成外部傷害時,庇古(Pigou)稅率之設定應符合:(A)最適污染量邊際傷害(B)最初污染量之邊際傷害(C)最適污染量之總傷害(D)最初污染量之總傷害
- 49 依據公共選擇理論,在選票互助之後,社會福利水準將呈現何種變化?(A)增加(B)不變(C)減少(D)不確定
- 50 政府準備發放老人津貼,有人建議三種不同金額的方案:甲案是每月四千元,乙案是每月六千元,丙案是每月八千元;請問:對這三種不同方案的偏好型態,何者屬於多峰偏好?(A)甲優於乙,乙優於丙,甲優於丙(B
- 整個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線為何?(A)既定價格下,每人需求數量水平加總 (B)既定價格下,每人需求數量垂直加總(C)既定數量下,每人願付價值水平加總 (D)既定數量下,每人願付價值垂直加總
- 首先提出有關公營事業之「X 無效率」理論之學者為誰?(A) 薩繆爾遜(P. A. Samuelson) (B)賴賓斯坦(H. Leibenstein)(C)杜洛克(G. Tullock)(D)布坎南(
- 公共投資每年的效益為50 英鎊,若效益無窮期,年折現率為10%,則效益之現值為何?(A)5,000 英鎊 (B)2,500 英鎊 (C)1,000 英鎊 (D)500 英鎊
- 公共支出若出現「增加容易,減少困難」的現象,是指下列何種效果?(A)移位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B)制輪效果(ratchet effect) (C)檢視效果(inspecti
- 人民期望政府擴大公共服務,卻又常輕忽所產生的租稅負擔,此現象稱為下列何者?(A)租稅規避 (B)財政幻覺 (C)租稅缺口 (D)財政競合
- 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時,通常計算益本比是以現時折現值衡量之,若改以完工年度為基準計算之,其益本比將會如何?(A)提高 (B)不變 (C)降低 (D)不一定
- 以下那一項是布坎南-杜洛克(Buchanan-Tullock)最適憲法模型分析的主要課題?(A)總統制及內閣制的政府效率差異 (B)共和國和君主立憲國的政府效率差異 (C)集體選擇決策的最適投票法則
- 下列何種市場價格等於影子價格(shadow price)?(A)完全競爭市場 (B)獨占市場 (C)寡占市場 (D)雙占市場
- 成本效益分析中,下列那一種成本或效益不應包括在內?(A)金融性 (B)技術性 (C)間接有形 (D)間接無形
- 假設高所得者會主張較高的公共支出水準,且所得分配並非對稱分配,高所得者人數雖少但是卻把整個分配的平均所得拉高,因此使得中位數者的所得水準低於平均所得水準,中位數者的稅負也較平均稅負為低。若所有個人可從
- 下列那位學者提出詮釋政府支出擴大現象的「不平衡成長模型」?(A)皮寇克(A. T. Peacock)(B)賴賓斯坦(H. Leibenstein) (C)海勒(W. Heller) (D)包默(W.
- 假設社會祇有甲、乙、丙三位成員,要分別投票議決A、B 兩項公共投資計畫。甲、乙、丙三人在A、B 兩項計畫通過時的淨福利變化為:甲(100,-50),乙(-60,110),丙(-30,-80)。以簡單多
- 一般而言,下述何種措施將使醫療保健制度較有利於低所得民眾?(A)實施醫療儲蓄帳戶(Medical saving accounts) (B)提高部分負擔金額 (C)醫療保健費用由政府預算支應 (D)縮小
- 下列何者與雷姆賽(Ramsey)法則之概念相符?(A)各商品應課相同之稅率 (B)各商品應課相同之稅額 (C)各商品課稅後數量減少的數額應相同 (D)各商品課稅後數量減少的比例應相同
- 下列何種措施可減少納稅人的逃稅誘因?(A)降低邊際稅率 (B)降低稽查率 (C)減輕罰款 (D)減少減免稅項目
- 在我國現行最低稅負制下,依個人所得基本稅額計算之規定,下列何者不列入基本所得額項下?(A)特定保險給付 (B)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 (C)非現金捐贈扣除額 (D)員工分紅配股時價超過面額部分
- 在兩稅合一所得稅制下,投資經營公司之最終稅負高低,係由下列何者決定?(A)公司與股東所得稅二者之平均稅率 (B)公司所得稅之平均稅率 (C)股東個人所得稅之邊際稅率 (D)公司與股東所得稅二者取其高者
- 我國對非營利組織(機構)免徵所得稅,下列何者非屬考量因素之一?(A)稽徵技術困難 (B)其經濟活動具外部利益 (C)其有補助政府支出之功能 (D)比照其他租稅之免徵
- 下列何者不符合中央與地方稅目之區分原則?(A)稅基較廣而具流動性者,宜歸中央 (B)實現應益課稅原則,宜歸地方 (C)稅基在各行政區域分布不均者,宜歸地方 (D)由中央政府徵收效率較高者,宜歸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