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
- 17 由於土地數量有限,因此土地供給比較不具價格彈性,而房屋供給比較具價格彈性。若純粹從效率觀點來看,政府應該:(A)對土地課徵較輕交易稅,但對房屋課徵較重交易稅(B)對土地課徵較重交易稅,但對房屋課
- 18 假設財貨甲的需求是價格完全不具彈性,當政府對此財貨課徵從量稅,且供給者為法定納稅義務人,下列那個結果會發生?(A)市場均衡交易量會減少 (B)市場均衡價格不變(C)賣方價格不變 (D)買方價格不
- 19 下列有關丁波(C. Tiebout)「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模型均衡的敘述,何者錯誤?(A)可以決定最適的地方預算規模 (B)可以決定最適的地方人口規模(C)選民不再遷徙 (
- 20 下列何者不屬於我國現行的一般性補助款的補助項目?(A)社會福利 (B)教育 (C)基本設施 (D)經濟發展
- 21 稅收依規定比例分配予各級政府的財政移轉方式,稱為:(A)稅收分成 (B)附加稅制 (C)統籌分配稅制 (D)獨立稅制
- 22 下列有關地方財政分權的優點,何者錯誤?(A)量身訂作符合轄區居民需求的地方性公共財數量與種類(B)刺激各地方政府間的競爭,提高行政效率(C)地方分權有助於各種公共政策的創新(D)具規模經濟的公共
- 23 依預算法規定,第一預備金於公務機關單位預算中設定,其數額不得超過該單位經常支出總額之:(A) 1% (B) 2% (C) 3% (D) 5%
- 24 當公債由長期轉換為短期時,則市場的長期利率與短期利率將如何變動?(A)兩者均上升 (B)兩者均下跌(C)長期利率下跌,短期利率上升 (D)長期利率上升,短期利率下跌
- 25 根據財政收支劃分法,目前可發行公債取得收入的政府層級為:(A)只有中央政府 (B)只有各級地方政府(C)只有中央及直轄市政府 (D)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
- 2 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而言,當經濟體系不存在下列何種情況時,表示目前的資源配置已是最佳狀態?(A)公共財 (B)外部性 (C)資訊不對稱 (D)柏瑞圖改善
- 3 下列何者並非政府財政功能中的「穩定功能」?(A)物價的穩定 (B)執政黨政權的穩定 (C)經濟成長的穩定 (D)就業的穩定
- 4 下列關於排放費(emission fee)的敘述何者正確?(A)排放費係對每單位生產量課稅 (B)排放費政策符合成本有效性(C)生產量越高的廠商需繳交較高的排放費 (D)排放費又稱皮古稅(Pigo
- 5 公共財最適數量的條件要求:(A)個別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等於生產公共財的邊際轉換率(B)個別消費者的邊際轉換率等於生產公共財的邊際替代率(C)所有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加總等於生產公共財的邊際轉換率(D
- 6 政府的公共支出水準與經濟體系中平均每人所得呈現正向關係之現象稱為:(A)雷姆斯法則(Ramsey Rule) (B)華格納法則(Wagner's Law)(C)補償原則(Compensa
- 7 公共支出成長理論中的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係由下列何位學者提出?(A)雷姆斯和雅羅(F. Ramsey & K. Arrow) (B)皮寇克和魏斯曼(A. Peaco
- 8 下列何者比較符合擁擠性財貨的特性?(A)高速公路 (B)燈塔 (C)國防 (D)路燈
- 9 下列有關公共財的敘述,何者正確?(A)純公共財不一定由政府生產(B)非排他性的財貨都是純公共財(C)純公共財的數量可以在零生產成本下持續增加(D)坐享其成問題(free rider problem
- 10 如果地方公共財效益的外溢範圍較小、涉及地方政府數目較少時,符合地方分權目標的效率資源配置對策為:(A)由相關的地方政府自行協商 (B)由上級政府以補助款方式解決(C)地方公共財改由中央政府提供
- 下列何種財貨不是公共財?(A)夜晚在富貴角發光的燈塔 (B)臺灣海峽上空巡弋的幻象戰機(C)電影院上映的電影 (D)大安森林公園
- 12 假設貨幣邊際效用固定,X 為純公共財,其邊際成本為 200 元,若社會只有甲、乙、丙三人消費 X,三人的邊際支付意願為何,可滿足公共財的最適供給數量條件?(A) 60 元,60 元,60 元 (
- 13 社會的最適污染水準應將污染減量達到下列何種狀況?(A)零污染(B)使降低污染總成本等於社會總利益(C)使降低污染平均成本等於平均利益(D)使降低污染的邊際社會成本等於降低污染的邊際社會利益
- 14 在交易成本很低的情況下,透過財產權的確立可以有效率地解決外部性問題。以上敘述為何種法則或定理的內容?(A)薩穆爾遜條件(Samuelson Condition) (B)寇斯定理(Coase Th
- 15 循環多數決的矛盾現象,乃是採兩兩投票之多數決後,產生投票結果不具:(A)柏瑞圖原則 (B)垂直公平原則 (C)效率性 (D)遞移性
- 16 若採兩兩投票之多數決方式,假設三種公共支出水準分別是 G1<G2<G3,A、B、C 三位投票者對 GGG3 三個議案之偏好排序(1 表示效用最高;2 其次;3 最低)如下表,則最後表決之
- 17 在民主社會的投票運作過程中,往往免不了會有互相支援的團體,讓彼此所偏好的議案通過,此種情形稱為:(A)雅羅可能定理 (B)中位數投票者定理 (C)多數決的矛盾 (D)選票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