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 陳老師在進行團體說故事時,為因應班上幼兒能力的差異性做班級課程的調整,以下哪一個策略不適合?
(A)請容易分心常離開位置的幼兒坐在最後方,以免干擾整班課程
(B)給語言發展遲緩幼兒實物提醒,讓其有機會正確回應老師的提問
(C)說故事時將窗簾拉下來,減少注意力缺陷幼兒的分心程度
(D)說話時盡量將面部訊息朝向聽障幼兒,以提供其視覺線索
(A)請容易分心常離開位置的幼兒坐在最後方,以免干擾整班課程
(B)給語言發展遲緩幼兒實物提醒,讓其有機會正確回應老師的提問
(C)說故事時將窗簾拉下來,減少注意力缺陷幼兒的分心程度
(D)說話時盡量將面部訊息朝向聽障幼兒,以提供其視覺線索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陳老師的教學會因應班上特教生和一般生的需求,進行適性化教學,讓每位學生的學習表現達到最佳狀態。試問陳老師的教學理念較符合下列何者?(A)訊息處理理論 (B)合作學習理論(C)自我調整學習理論
- 小明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日語老師發現:小明過去國語的記憶常常干擾到目前日語的學習。這是屬於下列何種現象?(A)倒攝助長(retroactive facilitation)(B)倒攝抑制(ret
- 有關早期療育及學前特殊教育的敘述,以下何者正確?(A)學前特殊教育的主管機關是衛生福利部(B)早期療育以學校適應為個別化服務計畫的核心(C)兩者均傾向以跨專業整合形式來提供服務(D)學前特殊教育
- 張老師為了瞭解哪些人是班上的邊緣人,調查了每位學生「最喜歡和哪些同學一起討論功課?最不喜歡和哪些同學一起遊戲?」,並將結果繪製成學生關係圖。張老師使用的研究方法為何?(A)個案歷史分析法 (B
- 資源班老師在教導一位識字困難的學生認識「台」這個字,並配上不同部件進一步認識「始」、「抬」、「治」、「胎」、「怠」、「颱」、「苔」等字。這是:(A)集中識字教學法(B)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法(C
- 教師可以運用何種策略來降低學生在小組討論時產生「團隊迷思」(groupthink)的現象?(A)採用異質分組方式來形成小組 (B)在小組中指定一位學生擔任批判員的角色(C)構築相互聆聽的學習環
- 有關《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基本理念描述,以下何者正確?(A)從課程的角度出發關注幼兒的學習內容(B)教學活動涵蓋團體、小組及個別之多元設計(C)教保服務人員與家庭建立諮商關係(D)應將幼兒
- 下列班級經營措施,何者最符合「邏輯性後果」(logical consequence)的作法?(A)學生亂丟紙屑,須罰站10分鐘(B)學生上學遲到,須背誦唐詩一則(C)學生考試成績未達60分,每
- 下列的敘述中,何者較為正確?①皮亞傑(Piaget)認為在具體運思期的後期,兒童的道德發展漸漸轉向為合作的道德②皮亞傑認為要經由教育促進其知識結構③皮亞傑認知發展可以經由協助而獲得最佳發展成果
- 提出教學目標、起點行為、教學活動、學習評量為教學設計四要素的是哪一位學者?(A)葛雷瑟(R. Glaser) (B)布魯納(J. Bruner)(C)蓋聶(R. Gagne) (D)赫爾巴特(
內容推薦
- 在身心障礙鑑定的過程中,以下哪一種方法最有助於釐清疑似學習障礙學生其學習困難是否為文化刺激不足直接造成之結果?(A)利用標準化評量的結果來確認(B)實施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能力測驗,以學生的表現
- 小明上課時常常搶著發言,想要讓王老師多注意他,王老師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經過幾次後,小明就不再有此種行為,王老師的此種做法屬於下列何者?(A)同化原則 (B)調適原則 (C)增強原則 (D)消
- 小明向林老師抱怨:「老師,你一次講太多而且講太快了,我都記不起來…」,根據訊息處理模式,林老師的教學,最可能忽略關注小明的哪一種記憶限制呢?(A)感覺記憶 (B)工作記憶(C)語意記憶 (D)
- 下列哪一個情況下,需要在特殊幼兒的個別化教育計畫中加入轉銜輔導?(A)小班升中班的幼兒(B)中班升大班的幼兒(C)語言治療服務由早療機構轉由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繼續進行(D)幼兒家中遭逢重大變
- 下列「 」中的字,何者讀音前後相同?(A)「偃」武修文 /「揠」苗助長 (B)飛「蛾」撲火/以「訛」傳訛(C)押「解」犯人/「邂」逅友人 (D)「憧」憬未來 /鬼影「幢」幢。
- 《特殊教育法》第17條規定,幼兒園應主動或依申請發掘具特殊教育需求之學生,經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同意者,鑑定後予以安置。若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不同意進行鑑定安置程序時,應如何處置?(A)幼兒園應停止
- 某發展量表提出發展遲緩幼兒在該量表的得分顯著低於同齡一般幼兒的理論假設,並經研究程序獲得論證。請問這是在檢驗何種效度?(A)內容效度 (B)同時效度(C)建構效度 (D)預測效度
- 小明是個普通班的六年級學生,老師發現小明從五年級開始的數學常常考不好,因而學習態度不佳,她常常說:「再考一次測驗,我也不會進步,因為我的數學能力不好,再怎麼努力也沒用」,請問小明這種現象較適用
- 學期末王老師在打總成績時,因小明平常上課常規表現不佳,導致小明期末學科總成績受到影響。這種評量成績的情形較符合下列哪種效應?(A)霍桑效應 (B)月暈效應(C)蝴蝶效應 (D)比馬龍效應
- 幼兒的語言爆炸期又稱電報式語言期,一般出現於下列哪一個年齡層?(A)一歲半至二歲 (B)二歲半至三歲 (C)三歲至四歲 (D)三歲半至四歲
- 為增進幼兒的感覺統合功能,治療師建議家長用棉被包住孩子像包春捲一樣、與父母玩疊羅漢或推牆壁遊戲,試問這些活動主要在訓練哪一種感覺?(A)觸覺 (B)痛覺 (C)本體覺 (D)前庭覺
- 育德國小欲選取同一年級成績較差的15%學生接受補教教學,因而實施了成就測驗。請問該成就測驗的試題難度(P值),應設定為何比較適當?(A) 0.15 (B) 0.30(C) 0.50 (D) 0
- 某班國語成績的平均數為85,標準差為5,其中甲和乙的國語成績分別為90 分和 95 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甲的T分數乙的z分數1(B)甲的T分數乙的z分數1(C)甲的z分數1
- 在閱讀玉山市國民小學學力基本檢測報告書時,某位國小老師在國語寫作評量部分發現,報告書中說明寫作總分評量等級從0級分到6級分的理論基礎及評量指標,接著就是該市孩童的寫作總分的分布狀況。在閱讀該市
- 某位小學三年級孩童在標準化識字測驗中的原始成績是88,已知該測驗平均數為65,標準差為23,就常態分配而言,該生的識字測驗結果約百分等級多少?(A)34 (B)68(C)84 (D)97
- 有關現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的相關規定,以下何者正確?(A)幼兒園大班每班應有一名幼兒園教師(B)教保服務機構不得提供延長照顧(C)身心障礙幼兒不在教保服務範疇之內(D)幼兒園二歲未滿三歲之班
- 對於類別型尺的資料,應該用哪一種集中趨勢的測量方法?(A)總和 (B)眾數(C)中位數 (D)平均數
- 【題組】關於上列四件書法作品的文字敘述,何者是正確的?(A) 圖一第一行寫的是: 光侍郎 (B) 圖二第一行寫的是: 去自古之善(C) 圖三第一行寫的是: 蓋聞二儀 (D) 圖四第一行寫的是:
- 已知班上10位同學的小考成績平均分數是10分,除了小明之外,其他同學有7個10分、1個9分和1個8分,請問小明的離差分數是多少分?(A)13 (B)67(C)3 (D)0.33
- 依特殊教育法規,需特殊教育服務之身心障礙類別共13類,其概念描述以下何者正確?(A)同一障礙類別者需求相同(B)如需特殊教育服務者則進行鑑定與分類(C)輕度障礙者的需求均較重度障礙者少(D)學
- 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應優先招收需要協助之幼兒,下列何者不屬於法定需要協助之幼兒?(A)原住民 (B)新住民(C)中低收入戶子女 (D)中度以上身心障礙者子女
- 山水畫「南北分宗」理論,深刻地影響了明清時期的美術發展,首倡南北分宗的是誰?(A) 王維 (B) 蘇東坡 (C) 唐伯虎 (D) 董玄宰
- 幼兒園每天應提供幼兒多少分鐘以上的出汗性大肌肉活動?(A)20分鐘 (B)30分鐘 (C)40分鐘 (D)50分鐘
- 下列何者敘述較符合標準參照評量的意義?(A)小明數學考全班第三名(B)小明比強強更快完成學習單(C)小明的總成績占全校PR值60(D)小明能在一分鐘之內用電腦打出40個字
- 關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缺乏標準化評量工具(B)須到入小學後才能診斷(C)屬於國內法定的情緒行為障礙學生(D)須在學校或家庭任何單一情境出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