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 張三豆腐店投入30萬元生產各式的豆腐,每盒豆腐的單位成本為25元。該店預期投資報酬率為20%,銷售量為4,000盒;若採目標報酬率訂價法,則每盒豆腐的訂價應為多少?
(A)40元
(B)60元
(C)35元
(D)55元。
(A)40元
(B)60元
(C)35元
(D)55元。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困難0.142857
統計:A(5),B(1),C(1),D(0),E(0)
內容推薦
- The old man stays _______ by doing regular exercises. (A) health (B) healthy (C) unhealthy (D) h
- People I know all __________ Susan an honest business partner.(A) view (B) consider (C) regard (D
- 荷蘭治理原住民採取「地方會議制」。請問:有關此制度下列何者正確? (A) 由於荷人的駐軍及行政人員集中在大員,而且人力有限,故對原住民實施半自治的地方制度 (B) 原住民各社長老將其統治藤杖交給
- Lisa will try her best when she __________ on the stage tomorrow.(A) will perform(B) performs (C
- Social order is falling apart. Last month alone, about 100 car theft cases _________.(A) are repo
- Henry是荷治時期來臺的荷商,在他寫給妻子的家書中,可能會描述到哪一項他在臺所見所聞的情形? (A) 有許多外國商人聚集在鹿港買茶,競爭激烈 (B) 曾到赤崁樓參觀,並對樓前的記功碑深感興趣
- Sam felt very __________ when he saw the girl he admired dancing with a handsome man.(A) envy (B
- A deep sense of separation from others and thereby a sense of isolation make old people very ___
- Before the game started, the coach __________ to the players about how to win.(A) has talked (B)
- Tom had his friends __________ the fence for him. (A) paint (B) painting (C) painted (D) to pain
內容推薦
- The seminar __________ at nine thirty. We had better leave now; otherwise, we will be late for i
- When the student returned from the playground, he found his seat __________.(A) take (B) taking
- We _______ dinner when the fire alarm went off. (A) had (B) have (C) were having (D) are having
- Always look _________ before you walk across the street. (A) careful (B) carefully (C) serious (
- 關於十六、十七世紀西方國家相繼競逐東亞,臺灣遂成為攻取的目標,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A) 臺灣位於東亞海域樞紐,自古以來,各國船隻即以臺灣為航運中心 (B) 地理大發現之後,歐洲人以東亞為傳教與
- 此項法令對臺灣造成的影響有二:一是軍事統治權的擴大;二是對人民基本自由及權利的限制。舉凡非法集會、結社、罷工、罷課、罷市等都在禁止範圍內,並制定管理辦法管制新聞與出版自由。直至民國七十六年七月,
- 1608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董事會發出指示說:「我們必須用一切可能來增進對華(中國)貿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絲,因為生絲利潤優厚,大宗販運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收入和繁榮。」由此可知荷蘭人占據澎湖、
- 學者指出,這是十九世紀末期以來,臺灣各項土地所有權改革的最後一次壯舉。政府以強大政治力迫使地主交出土地所有權,然後分配至佃農手中,達到農地的所有者與耕作者合一的理想。地主沒有選擇賣不賣的自由,而
- 「自由中國」半月刊在民國四十八年發行的期刊中有篇叫「欣幸中的疑慮」指出,蔣中正雖表明不修憲,卻未明白表示不連任,容易造成一般社會大眾的幻覺,唯有明白表示不連任,才能杜絕所謂的擁戴運動。請問後來歷
- 清朝方面曾與臺灣的某一政權展開談判,其中臺灣方面提出的議題包括:須仿照朝鮮事例、不薙髮、世守臺灣島與稱臣納貢。但最後雙方仍未對這些問題達成共識。請問:當時這個政權的統治者應為何人? (A) 鄭成
- 某史料記載:「招沿海居民不願內徙者數萬人。東渡以實臺灣……內地民皆破產、哀號自盡,至是為成功所招。」對於該史料的解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沿海居民與倭寇勾結,形成更強大的海盜勢力 (B)
- 《大航海時代的臺灣》一書認為,□□是十七世紀中西海權遭遇初期,具備對付西方海軍的戰法、能夠從海上抵禦西洋人軍艦大砲的少數中國將領,特別是1633年10月在對付荷蘭艦隊的戰役中,出動一、兩百艘戰船
-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曾於1624到1662年間占領臺灣,建立殖民政權。1662年,鄭成功才驅逐荷蘭人,建立明鄭政權。這兩個政權經營臺灣時,有何相似之處? (A) 為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均將土地收歸
- 關於清朝治臺政策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康熙及施琅認為「臺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主張「遷其人棄其地」 (B) 清初為防臺而治臺,故駐軍以八旗軍為主,防止漢人叛變,另有臺灣鎮
- 學者指出,這個新貨幣的發行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幣制改革,同時也是臺灣切斷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得以免於中國大陸嚴重的通貨膨脹之苦,並且重新建構新經濟網絡的轉捩點。此貨幣是 (A)金圓券 (B)法幣
- 一位雜誌的負責人,述說該刊面臨的問題:「就拿本刊來說,批評時政的文字不僅隨著可批評的事項之增多而增多,而且也比以前批評得更直率、更嚴厲、更深入……在民國四十六年八月到四十七年二月本刊發表一系列『
- 荷蘭被逐出臺灣後,便與清廷合作對抗鄭氏政權,以期重返臺灣。鄭氏政權也試圖與○合作以反制荷蘭。1670年○商船抵達臺灣,與臺灣當局洽談通商事務。1675年更設立商館,正式與鄭氏政權簽訂商約,希望透
- 《臺灣通史》中有一篇祭文:「自同安侯入臺,臺地始居人。逮賜姓啟土,臺為嚴疆,莫敢誰何?」此文之同安侯「從海盜變將軍」、「先降明後降清」、「集盜商、政客於一身」。請問:同安侯指的是何人? (A)
- 一位政治學者指出:「在民國六十六年縣市長選舉中,因為抗議政府作票,而演變成群眾暴動攻擊警局的□□,讓異議人士初次體驗到可以在街頭釋放民眾被壓抑的力量,是另一條衝撞威權體制的路線。」文中的□□應該
- 《螢光幕前──盛竹如電視生涯回憶錄》提到:「每當十月分所謂普天同慶時,也是我們電視及新聞工作人面臨關頭、要度過艱難困苦一個月之時……雙十節這天,不能發生不吉利的新聞,任何火警、兇殺、搶劫、車禍等
- 西元16世紀末葉,臺灣取代澎湖成為海上走私貿易基地與海盜的巢穴的原因為何? (A) 豐臣秀吉屢次攻擊澎湖,海盜及倭寇來到臺灣避難 (B) 荷蘭兩度占領澎湖,海盜及倭寇只好轉移到臺灣交易商品 (C
- 下列何人在荷治時期已在臺灣開館授徒,後為鄭經所忌,逃避於羅漢門(今高雄縣內門鄉)繼續教化原住民,並成立臺灣最早的詩社「東吟社」? (A) 陳永華 (B) 劉國軒 (C) 沈光文 (D) 郭懷一
- 明代的海禁政策,使得沿海貿易幾乎停頓,而迫使沿海居民成為海盜商人,從事走私貿易。在這些人中何者曾招募家鄉窮人在臺灣笨港發展,建立了相當的勢力,也奠定漢人在臺農墾事業的基礎?又,到了哪一時期以後,
- 學者指出,某個文學風格在1960年代中期首度出現時,是指創作時題材的選擇問題,以及創作者的寫作立場。但發展至1970年代,卻轉變為政治議題,牽涉極廣,變成一場論戰。這種風格是 (A)新女性主義文
- 清治時期來臺的文武官員,規定二年或三年轉陞內地(中國),無致久任例,官員來臺,俱不許攜家眷來臺;來臺的班兵須有家眷、有恆產,凡亡命之徒不得預選,不准攜眷來臺。請問:清廷這些規定的目的為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