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15.為題組。請閱讀下文後,回答 14.~15 題。清代底小說之種類及其變化,我現在分作四派來說一個大概。所謂擬古者,是指擬六朝之志怪,或擬唐朝之傳奇者而言,以(甲)最有名,或請過路底人講說故事,作為著作的材料;但是多由他的朋友那裡聽來的,有許多是從古書尤其是從唐人傳奇變化而來。小說中寓譏諷者,晉唐已有,而在明之人情小說為尤多。在清朝,諷刺小說反少有,有名而幾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乙),寫儒者之奇形怪狀,為獨多而獨詳。其暴露醜態,格外詳細。其書雖是斷片的敘述,沒有線索,但其變化多而趣味濃,在中國歷來作諷刺小說者,再沒有比他更好的了。諷刺小說是貴在旨微而語婉的,假如過甚其辭,就失了文藝上底價值,而它的末流都沒有顧到這一點,所以諷刺小說從(乙)而後,就可以謂之絕響。人情小說,即可以著名的(丙)做代表。對於書中所敘的意思,推測之說也很多:一是說記納蘭性德的家事,二是說記順治與董鄂妃的故事;三是說敘康熙朝政治底狀態的;四是說自敘;此說出來最早,而信者最少,現在可是多起來了。因為我們已知道作者自己的境遇,很和書中所敘相合——由此可知(丙)一書,說尾大部分為作者自敘,實是最為可信的一說。(丙)的價值要點在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俠義派底小說,可以用《三俠五義》做代表。這書的起源,本是茶館中的說書,後來能文的人,把它寫出來,就通行於社會了。這等小說,大概是敘俠義之士,除盜平叛的事情,而中間每以名臣大官,總領一切。其中所敘的俠客,大半粗豪,很像(丁)中底人物,不過(丁)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這一類書中底人物,則幫助政府,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處。(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14. 以下卷頭詩(語)或序,與上段文字所述及的四本小說內容相應的選項是:
(A)甲: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B)乙: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夢,古今一夢盡荒唐。
(C)丙:讀之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
(D)丁: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江山。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絃。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2
統計:A(6),B(4),C(8),D(8),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