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以下「食」字的意思共有幾種? (甲)「食」之,比門下之客 (乙)「食」以草具 (丙)有酒「食」,先生饌 (丁)「食」無魚 (戊)一簞「食」,一瓢飲 (A)五種 (B)四種 (C)三種 (D)二種
- 下列「 」中之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孟嘗君「顧」謂馮諼/願君「顧」先王之宗廟 (B)長鋏歸來乎!「食」無魚/「食」之,比門下之客 (C)孟嘗君曰:「客」何好/孟嘗君「客」我 (D)以何「市」
- 下列成語解釋何者錯誤? (A)狡兔三窟:喻藏身處多,便於避禍 (B)高枕為樂:高枕無憂,安享快樂 (C)無以為家:無法養家 (D)約車治裝:持節出使國外
- 下列文句中的成語使用,何者有誤? (A)多數大學生就學時不及早為自己規劃,出了社會只能「隨波逐流」地過一天算一天 (B)從前的小工人,如今已是知名的企業總裁,今昔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C)做事前
-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以上的文句採用下列何種修辭法? (A)互文 (B)擬人 (C)映襯 (D)借代
- 「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下列有關本句的說明,何者正確? (A)「出記」:出外記帳 (B)「為文收責」:替我負責掌管收支 (C)「署」:簽署、
- 本文第一段以層層遞進的方式描寫,下列何者說明正確? (A)馮諼三歎以示不滿:食無魚à食無肉à出無車 (B)「彈其劍」、「復彈其鋏」、「復彈其劍鋏」屬於互文修辭 (C)左右之人態度的轉變:笑之à惡之
- ( )「墨子,名瞿。出生工匠,針對儒家學說銳意提出改革。以犧牲奉獻的精神和贖世的熱情,以民眾的福址為重心,不辭辛苦,摩頂放腫。」上列「 」中的用字共有幾個錯字? (A)三個 (B)四個 (C)五個
- ( )下列「 」中的字,讀音正確的選項是: (A)夕「舂」:ㄔㄨㄣ (B)豔「冶」:ㄓˋ (C)山「嵐」:ㄌㄢˊ (D)山「僧」:ㄗㄥ
- 從馮諼客孟嘗君文中可知,馮諼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選出正確選項? (甲)深藏不露,大智若愚 (乙)貪心不足,敗事有餘 (丙)足智多謀,高瞻遠矚 (丁)卓越的政治人才 (A)甲丙丁 (B)甲乙丙 (C
- 面對馮諼一再貪心的要求,孟嘗君卻一次次的滿足他,足以顯現孟嘗君是: (A)好客及容忍的雅量 (B)另有心機的盤算 (C)是一個揮金如土的敗家子 (D)早知道馮諼具有過人的才能
- 在漁父一文中,漁父採取下列何者的生活哲學來面對世事?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縱橫家
- ( )下列選項「 」中字的解釋何者正確? (A)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職責;任務 (B)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如何 (C)「盜」愛其室,不愛異室:偷偷地 (D)大夫之相亂「家」:房子
- ( )「分庭□禮、引□高歌、不卑不□、焚書□儒」以上□應填入的正確字形依序是: (A)抗、亢、坑、吭 (B)亢、抗、吭、坑 (C)吭、亢、坑、抗 (D)抗、吭、亢、坑
- 下列關於漁父一文的敘述,何者正確? (A)文章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 (B)後代學者已確認本文的作者是屈原 (C)漁父代表了當時親秦派的想法 (D)藉漁父觀點凸顯屈原的形象
- ( )「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句中「物」字涵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B)文辭豐沛,言之有「物」 (C)「物」色賢能以為輔臣 (D)天生萬「物」,有物有則
- ( )(甲)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乙)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丙)「去」國懷鄉,憂讒畏譏;(丁)平生故人,「去」我萬里;(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上
- ( )袁宏道以為遊西湖最美的季節是: (A)春 (B)夏 (C)秋 (D)冬
- ( )關於墨子〈兼愛〉一文的說明,下列何者不正確? (A)「兼愛」由墨子提出,是戰國墨家所堅持的倫理思想 (B)旨在宣揚「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的理念 (C)認為天下亂源,起於世人的「無君
- 漁父:「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言下之意是勸屈原: (A)期許屈原清廉自守 (B)責怪屈原行為不當 (C)要求屈原以國事為重 (D)認為屈原應當與世人同浮沉
- ( )「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作者不願離開西湖乃因: (A)為桃花香氣所沉醉,不忍離開 (B)西湖邊的桃花是人人所迷戀的 (C)迷戀西湖桃花盛開之美 (D)憐惜桃花無人欣賞,故不忍離開
- 屈原說:「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想法? (A)厭棄黑暗、追尋清流的嚮往 (B)超然絕俗、不慕榮利的情操 (C)擇善固執、寧死不屈的精神 (D)為國犧牲、捨我其誰的決心
- ( )「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句中「虧」字意思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損盈成虧,隨世隨死 (B)氣衰血虧 (C)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D)我幾曾夢見人傳示,我虧你,你虧人
- 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其旨意為: (A)同意屈原熱忱執著與世俗對抗的心志而發出歌聲 (B)勸告屈原應隨世俗而進退轉移 (C)藉漁父超逸世俗胸懷的歌聲,遮隱
- ( )袁宏道描寫西湖之美,下列何者正確? (A)清晨的美,在花態柳情,山容水意 (B)黃昏的美,在山嵐設色之妙 (C)梅花的美,在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 (D)月夜的美,在湖光染翠之工